第九十八章冀州之變三(1 / 2)

公孫瓚慫恿黑山軍進占魏郡,戰火直接燒向了袁紹的治所鄴城。

審配、沮授率人拚死抵抗,但人數太少實在不足以抵擋黑山軍和於夫羅的匈奴騎兵。審配與沮授計議,現在鄴城周圍的郡縣因袁紹遠征,多有首鼠兩端不願傾力救援者,要沮授突出城去組織軍隊,然後再回援鄴城。

沮授也是忠義之士,如何肯答應。

“你是留守主事之人,若前往各郡縣,必能召集人馬來援。我乃文臣,如何能鎮得住這些官吏將領?我若前去,他們必不肯聽!不要再爭了,事態緊急,我率人守城尚有餘力,你速速突圍!”

“沮授先生,你……”審配聽沮授說得鏗鏘而壯烈,眼中就噙了淚水,竟說不下去了。情知沮授所言有理,但留守之人難免城破身死,這沮授就是將生的希望留給了審配,而將死亡留給了自己。

“我聽從先生之言。但先生務必保重,十日之內無論征得兵馬與否,我必回來。”沮授見審配說得也很決絕,同聲大慨:“壯哉!河北如何多義士,審配必不負我!”

“先生,請多多保重!等審配率軍回來。”審配難舍地不停回頭看著沮授,把個沮授急的跺腳:“速速離開此地,主公和將士們的家眷還等著你來救他們呢!”審配這才灑淚作揖,翻身上馬帶十數人趁夜奔出城外。

就在審配星夜出城求援之時,公孫瓚兵發十萬與渤海公孫範合軍一處,駐紮在界橋以北五十裏。

界橋有如楚河漢界一般,將雙方近二十餘萬大軍涇渭分明的隔在界橋南北兩側。

袁紹雖然憂心鄴城妻小的安危,但對麵的十餘萬幽州軍更令他膽戰心驚。界橋之戰,已成群雄矚目的戰役,是關乎他本人生死存亡的攸關之戰,更是決定誰是北地之王的決戰。

此戰,無論哪一方獲勝,都會席卷南下,並、兗、青、豫州都不可能抵擋得住冀、幽兩州數十萬精壯部眾。進而飲馬江、淮,兵鋒直指徐州、揚州和荊州。那時,益州的劉蔫、西涼韓遂、馬騰,遼東擅自稱王的公孫度等邊遠不臣之輩便微不足道,長安城內獻帝小朝廷也要仰其鼻息。

雙方意識到了界橋決戰的關鍵性,因此都不肯分兵,督運糧草源源不斷的供應界橋前線,能抽調的守軍、精壯悉數開來。

公孫瓚這邊,因幽州在劉虞的治理下早已開始屯田,幽州軍並不缺糧,兼有鮮卑、烏丸等不少部落出兵相助,聲勢甚為浩大。又命田楷為青州刺史,屯駐平原伺機從東麵進攻冀州。更是暗中聯絡兗州劉岱、徐州陶謙和遠在荊州的袁術,要他們一起進攻袁紹,將來平分冀州。

劉岱與公孫瓚和親後,就要提領兵馬北上進攻冀州。

“主公,何以要相助公孫瓚?”濟北相鮑信憂心忡忡,兩虎相爭,幫錯了就是要自己的命啊!他感覺劉岱的決定有些草率,所以才出麵勸告。

劉岱一向賞識鮑信,將他倚為心腹,雖然封他做了濟北相,卻還是留在身旁參謀軍政之事。見鮑信有此一問,遂言:“公孫瓚勢大,我又與他結了兒女親家,若不幫他,難道要去幫袁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