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鉉有意報答高覽,許以高官厚祿。
未料到高柔聽了此話,不似常人那般歡欣鼓舞,反而站起身來正色說道:“將軍因我救過您,就許以高官厚祿,於法不容、於理不通。為官者,憑的是才幹而非恩惠!”
朱鉉一時語塞,這神情,這話語似曾相識……竟與楊弘一般無二。看看劉曄和臧洪,二人皆捂嘴而笑,最後還是劉曄說道:“高柔者,天下法學大家也,將軍確實謬誤了!”
朱鉉這才明白過來,高柔乃法家,怪不得不通人情世故,感情跟楊弘一樣,是個較死理的。正好會稽極缺乏象楊弘、高柔這樣的法治人才,整頓吏治也非要些鐵麵無私的人來做不可。
遂換了一副肅穆的表情,向高柔執大禮,躬身拜道:“願先生作我的商鞅君、張湯公!”商鞅乃秦孝公變法功臣,張湯是漢武帝首封執金吾,天下法學者的楷模。
高柔沒想到朱鉉將自己比作此二人,一時間慌了手腳,忙回拜道:“不敢比先賢聖者,但使天下有‘公平’二字,以慰我學!”說罷,眾人一陣大笑,正所謂誌同道合今日遇,公平天下享太平。
朱鉉還想留臧洪歇息幾日,臧洪卻不敢耽擱,唯恐袁紹生疑,便起身告辭匆匆而去。
第二日,朱鉉傳令牽招、張逸等人秘密準備,三日後啟程返回會稽。牽招、張逸等人感覺甚是突然,為何走得如此匆忙?也不敢多問,隻回去準備便是。
朱鉉本打算三日後,一切準備妥當,便偷偷離開易京。部下都是騎兵,逢紀想追也來不及。
冀州是不敢去了,朱鉉計劃走並州,再過司隸部,而後從陳留直下九江,九江與丹陽一衣帶水,渡過長江後便可一路直奔回會稽。
一想到很快可返回會稽,見到陳平、閻闕等人,朱鉉的心情便覺得興奮,故鄉的山水和故人總是那麼吸引人。又想到了王瑩和兒子朱繼,尤其是兒子,大概也有三歲了,已可牙牙學語,正需自己這做父親的循循善誘。想到此,竟然舒心大笑起來,臉上掛滿慈祥的表情。
“將軍,您笑什麼?”匆匆而來的朱賁已在朱鉉跟前站了有一會了,見朱鉉低頭沉思,便不敢打擾,突又見他縱聲大笑,神色甚是和藹,心內驚異,不知朱鉉在想些什麼?一會思緒萬千,一會興高采烈的,莫不是在做白日夢?
“哦,你來了,有何事?”朱鉉心情大好,便不計較朱賁出言打擾。
朱賁忙肅容答道:“袁軍統帥逢紀有事相請,軍師命我來報將軍,去還是不去?”
朱鉉略一遲疑,又揮揮手堅定的答道:“當然去!傳令各將暗自戒備,劉曄留守中軍,若有意外,令劉曄暫代我統帥全軍。”
“是!那我呢?”朱賁抻著個腦袋,滿臉期待之色。
朱鉉哈哈一笑,說道:“自然是隨我一起。”
須臾之後,朱鉉帶著朱賁前往逢紀中軍大營,一路上暗自揣測逢紀此時傳喚不知何事?
難道他已發覺我軍悄然準備撤離?不太可能。將令剛頒布,不可能這麼快就被逢紀發覺。想了一路也想不明白,便拿定主意,見了逢紀隨機應變,大不了與朱賁先扣住逢紀。
也難怪朱鉉瞧不起袁紹的部隊,就逢紀這個中軍大營,鯤鵬騎和先登軍不消片刻便能踏破,還怕他作甚?
到得逢紀營前,三軍統帥逢紀親自出迎,簡短寒暄後,逢紀便將今日之事挑明。
原來,被圍在易京城內的公孫瓚,不甘心就此覆滅,派兒子公孫續逃出易京,去往黑山軍張燕那裏求援。張燕因懷恨袁紹殺戮黑山部眾,與公孫瓚結盟,起十萬大軍來救公孫瓚。
逢紀左思右想,劉和是不會離開易京的,他心裏裝的全是如何殺了公孫瓚替父報仇,再說逢紀也未必能指揮得動劉和。
至於逢紀自己,當然也不想放棄擒拿公孫瓚的良機,現今唯一能調動就是朱鉉所部。黑山軍乃烏合之眾,對於手下俱都是精銳的朱鉉來說,並不是難敵之師。
朱鉉自然高興地心內直拍手稱快,張燕來得太及時了,想都沒想就痛快的答應下來。又請潘鳳率領先登軍相助,畢竟對方有十萬人,朱鉉僅有騎兵出戰,兵種單一了些,若有什麼閃失,易京可就圍不住了。
果不出所料,逢紀立馬痛快的答應了,還怕潘鳳不願意去,竟又將潘鳳喚來,苦口婆心勸說一番,把幾個正中下懷的有心人樂得快笑翻了。
三日後,朱鉉命一人持自己的親筆書信,偷入劉和軍營麵見閻柔、鮮於輔,請他二人多留意逢紀,但又要借助逢紀之力先鏟除公孫瓚,而後扶保劉和登上幽州刺史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