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宴席論政(上)(1 / 2)

董承接連勸酒三輪,方才放下杯碗而言:“可聽聞?日前,有尚書郎徐邈,當差的時候飲酒。下屬前來請示公務,答曰:'中聖人!'”

“中聖人··何意?”幾人不解道。

“醉酒唄!”董承笑道。

現今這些官員,倒也有些才華。喝醉酒不能理政務,又不說喝醉了,暗語‘中聖人’。

“哦,還有此事?”楊彪生氣,問道。

楊彪原為尚書令,那時,徐邈尚未入尚書閣。

“尚書閣乃是朝廷中樞,如何放置這等人入內?”楊彪不由得慍怒。

孔融也道:“哼!豺狼虎豹,結黨營私,不分良莠,隻為羽附。”

楊彪雖生氣,但也知道,現今尚書令是荀彧,孔融這麼說,也太不給老友留顏麵。

朱鉉知曉各人與楊彪的齷齪,對他們的言論不置一詞,僅好奇問道:“曹公如何處置此人?該不會假裝未聞此事吧!”

董承點點頭,言道:“曹公當然是勃然大怒,要殺了尚書郎徐邈。”

“殺了嗎?”幾人都想聽聞,曹操是否秉公。

“沒有。”董承道。

孔融一幅果不其然的表情,楊彪麵含怒意,朱鉉也覺失望。

“這番倒是冤枉人也!乃是荀彧講情。”董承趕忙解釋。

幾人稱奇,如何荀彧護短?

“荀彧言道:‘此公平日裏,修身至善,處事謹慎,其才可為一州刺史,擔當大任。飲酒隻是偶為,絕非濫飲之人,可寬恕一二。’”

董承一番解釋,大家夥兒也就明白,曹操不可能再追究了。

荀彧是誰?曹操第一親信,識人之明,更是天下間數得著的。他推薦的人,個個是聖賢之材。

這一點,如楊彪、孔融,也都不得不佩服。

更何況,荀彧為人,不誑語,知人甚深,才下斷語。因此,想來這徐邈,必有大才。

想不到,曹操又得一幹將賢才。如何這些賢能,都為曹操所用呢?

當下,各人都有各自的心思,悶頭喝得幾巡酒。

董承見場麵有些冷,今日的主題尚未談及,也是時候了。

“諸位,今日我等在此相聚,實屬不易。我與楊公,從在洛陽起,便共同患難。孔公,你在洛陽,與董卓老賊幾番作對,被放逐北海。但揮斥方遒,英姿颯爽,現今仍記憶猶新。”

楊彪深表讚同,反倒孔融,難得謙遜一番。

朱鉉定睛看去,這幾人,都是朝廷的肱骨柱石。

尤其孔融、楊彪,非國戚、無兵權,但在朝廷中,屢屢與權勢滔天的權主作對,真有國士至死不渝之風。

由此,朱鉉想到了義父。

朱儁若在,恐怕,曹操更要將朱鉉視作眼中釘、肉中刺,非除去而後快。

未料到,董承接下來,正要說到朱儁。

本就是誠心謀劃朱鉉,怎麼可能不談朱儁?

“諸公!我等雖經過凶險,在朝中各有不得誌,但總還有命在。唯有錢塘侯,朱老大人,卻已被奸邪害得身亡!”

言及此,幾人都向朱鉉看去。

這時候的朱鉉,已然潸然淚下,道:“義父忠心朝廷,早有決死之心。但我未能盡孝,未及時勸阻他老人家去長安。抱憾終生!”

此事,朱鉉一直耿耿於懷。當日,如何就不強行扣留朱儁,一起回會稽。

“唉!”楊彪感同身受般,很為朱儁可惜。當日,與朱儁一起,前去規勸李傕、郭汜,為獻帝拖延時間,渡過黃河。

期間,李郭二賊,先是誘勸而後強逼,都未能令朱儁就範,終於死在賊人的軍營內。

“其實,老大人臨入二賊軍營前,便已告知我:‘今日乃是赴死!’。想來,他是抱了必死之心了。但仍然想方設法,使我脫身。救命之恩,無以言報!”楊彪感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