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台灣好書推薦(1 / 3)

台灣好書推薦

專欄

我們從未現代過

作者:Bruno Latour 譯者:餘曉嵐 林文源 許全義

出版社:群學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

拉圖重新審視現代性論述中一係列的“大分裂”(自然VS.文化、主體VS.客體、事實VS.價值、現代的我們VS.傳統的他者),從而得出“我們從未現代過”這個聳人聽聞,卻又全然不同於後現代主義的重要結論。在孔恩的巨作《科學革命的結構》出版五十周年的今天,閱讀拉圖的《我們從未現代過》,更可以深切感受到“科技研究”(STS)所走過的一段漫長而引人入勝的思想旅程。

《我們從未現代過》的重要性,在於提出理解自然與社會存在關係的新本體論架構,這提供了人們另一種理解曆史與世界的方法。本書法文版自1991年問世以來,迄今已被譯為二十多國語言,在二十年後終於來到中文世界。所謂的經典,是能讓不同世代的人在閱讀後都得到激蕩與啟發,而《我們從未現代過》就是這樣一部遲來的經典。

希特勒草莓

作者:Carola Stern Ingke Brodersen 譯者:李雪媛 呂以榮

出版社:商周文化

出版日期:2012年9月

試想有一天,你想上街卻被禁止出門;再也不許和朋友見麵;所有的人都認為一切錯在於你;大清早你就被人押走,近七百萬的猶太人遭納粹屠殺。為何人們麵對恐怖統治卻默默服從?為何他們選擇不反抗?

集合德國曆史學者與名家,深入淺出介紹人類20世紀一段最驚心動魄的時代故事。本書大部分作者,都曾經曆過納粹時代,他們在當時屬於“新時代”的一群,現在他們麵對現代讀者,描述那些曾經充滿狂熱、希望、恐慌、失望、悲痛的回憶。這些故事,對每一個新世代都需要一再講述。

原點:詩人思想者史作檉訪談錄

作者:王英銘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

史作檉是當代極其重要的哲學思想家。本書是關於史作檉思想發展的自述,書中構築了史作檉幾個重要階段的思考曆程,不僅脈絡清晰,同時更真切地反映了他生命的軌跡。透過史作檉對自己真實坦誠、毫無保留且絕無憐憫的陳述,在訪談問答之間,一個哲學家的思想精髓及哲人生涯逐漸展現。

史作檉以生命的實踐來印證哲學,以哲學的思辨來豐富生命的內涵。他統合人、自然與文明間的互動關係,從藝術、哲學、道德、宗教與科學等深度文明處,重新定位新世紀的文明走向,並且從“文字”的表達上溯到“圖形”與“聲音”的表達,保持了人與自然間最直接的關係。

貓桌上的水手

作者:Michael Ondaatje

譯者:李淑珺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2年9月

1950年代初,來自斯裏蘭卡科倫坡的十一歲男孩麥可登上一艘開往英格蘭的船,母親正在大洋對岸等他。上船後的餐廳裏,他被分配在“貓桌”——距離船長最遠的桌子——象征船上最“沒地位”的一群人。二十一天的海上航程中,他和同桌兩名同齡男孩成為至交。隨著船隻航過印度洋,穿過蘇伊士運河,駛進地中海,幾個男孩也經曆一個又一個冒險,像被釋放的水銀般橫衝直撞。船上有一座犬舍和一座熱帶植物園,乘客更是形形色色,包括行蹤飄忽的表姐愛蜜麗,籠罩陰影的藍斯葛提小姐,最令男孩們好奇的是,每天深夜從艙底出來放風,戴著手銬腳鐐的囚犯。他的罪行與命運帶有一個令人驚愕的秘密,讓他們一輩子揮之不去。

書中隨著敘述者在艙室間移動,在當時曆險和成年後生活點滴間往複穿梭,說出一個又一個令人著迷的故事——時而辛辣尖銳,時而震撼人心——童年時代最神奇的,經常是最禁忌的,作者是說故事的能手,藉由一生一次的海上冒險之旅,意外展開延續一生的回憶。

時間裁縫師

作者:Maria Duenas

譯者:羅秀

出版社:新經典

出版日期:2012年9月

希拉以高級服裝師偽裝下的秘密情報員身份,揭露西班牙將軍佛朗哥、二戰同盟國和軸心國等所有時代暗潮下高潮起伏、虛實相交的秘事。透過作者和書中角色的一針一線、一步一印,仿佛填補了戰爭殘缺的麵貌,彰顯那個年代女性在亂世下的掙紮、犧牲與努力,就像在隱約告訴我們:生命中有這麼多缺口,正是我們縫補發揮的最好時機;就如希拉,用每一次的決心,即使是一個錯判,去車過這些裂縫,也終能車出一生漫天烽火下的絕世美景。

逆轉人生

作者:Philippe Pozzo di Borgo

譯者:馬向陽

出版社:繆思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

一個是家財萬貫卻終身癱瘓的法國富豪, 一個是來自社會底層的阿爾及利亞裔失業移民,兩個不同世界、人生殘缺的人,拒絕尋求幫助,最後卻療愈了彼此,幫助了彼此。

本書透過作者口述聽寫而成,內容談及童年回憶、家庭生活、對人生和愛情的憧憬、癱瘓後對世界的觀感、對弱勢族群的憐惜、對來世的想法,以及與看護之間的深刻情誼,至情至性,令人動容。法國影史最賣座電影《逆轉人生》,即是根據這部真人實事原著改編拍成。

漫步巴勒斯坦:消逝中的風景

作者:Raja Shehadeh

譯者:馬永波 楊於軍

出版社:書林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

作者從1978年起,一直到2007年為止,在巴勒斯坦進行了七次不同路線的徒步旅行,走過了拉馬拉的山間、耶路撒冷的荒野與死海等地,記錄下此地區的發展與正在消失的景色,以及巴勒斯坦不同時期的曆史。他藉由徒步旅行,寫下了自己對於這片土地的想法,希望能透過自己的文字,保存即將永遠失去的一切。也許書中記錄的寧靜自然與一般人對巴勒斯坦地區的印象相當不同,但薛哈德仍希望讀者能把衝突鬥爭放到一邊,以開放的心態去接近這片景色。

少年逆旅

作者:雷驤

繪者/攝影者:雷光夏

出版社:天下遠見

出版日期:2012年9月

記憶,從不隻是事實。當人行過中年,過去的記憶自事實中解放,隨著年齡而愈顯寬闊。

“這書寫了我六至十六歲的故事……我的記憶錄所寫少年時代的往事,全屬我內心主見為多,客觀的信息幾無可考實……虛實之間,其實隻有天曉得。所幸,我們未失去自圓其說的本能。”雷驤如此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