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交友“寧為牛後”,做事“寧為雞頭”(1 / 3)

交友“寧為牛後”,做事“寧為雞頭”

時文精讀

作者:付毅飛

要相信人是可以成長的,包括個性、膽量,甚至人格的改變,都可以曆練出來。但是成長有一個重要前提,就是要在身上不斷聚集那些使你成長的要素。

11月22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舉行由教育部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中國銀行和中國青年報社主辦的“助學·築夢·鑄人”主題報告會上,俞敏洪講述了自己從他們班少有的農村學生,成長為現在的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的曆程。

近千名來自北航和周邊學校的貧困生在學術交流廳內外傾聽他的演講。

他坦言,自己進入北大後,曾有過整整8年的自卑經曆。入學時,他有濃重的南方口音,說話有一半同學都聽不懂;英語口語很差,從入學時的A班掉到最差的C班;更不會像電影裏那樣,追上了全校最漂亮的女生,而是從來都沒有勇氣追女生。

但他說,這段自卑經曆,恰恰對自己非常有好處。無獨有偶,他們C班出了6個億萬富翁。“因為經曆了自卑,我最後回到了自信狀態。如果回不到自信狀態,這輩子我就是窩囊廢。”

俞敏洪曾告訴電影《中國合夥人》中以自己為原型的角色扮演者黃曉明,“你怎麼演,都沒法把我的氣質演出來,你要再過50年,才有可能演出真實的我。”他覺得,自己的個性要比電影中的人物豐滿許多。“一個人的氣質是在成長中累積和營造的,要不斷地經曆挫折、努力,才能在你的神態、笑容中,看到你對現實的理解、不屈服和大度。”

多維解讀

1.自卑才知不足,知不足才能趕超。差是暫時的,正確認識自己,勇於改變,就可以後來居上。

2.成長需要曆練,成長需要時間,厚重的人生需要坎坷、挫折甚至磨難,同時也需要足夠的時間去消化和吸收。

最重要的不是收獲金錢,而是收獲成長

俞敏洪說,自己絕對不是天才,智商甚至比普通人還要低一點。他的才能完全是靠後天獲得的,良好的心態也是逐漸養成的。

“智商一般的人往往也能夠做出一些事情,那是因為他堅韌不拔。一個單詞重複3遍、5遍、10遍,你還能記不住嗎?最後也就慢慢地背出來了。”俞敏洪說,正是因為在背單詞的過程中有心得,他後來寫了許多詞彙書,也帶來了不菲的收入。世上的很多事情,和背單詞是同一個道理。

他建議對現狀不滿的貧困生,一定要保持積極的心態。“中國的大環境中有很多令你不滿的地方,但是,你是不是能夠生活在陽光下,由你自己決定。”他說,要保持良好心態,首先不要抱怨,在麵對困難、挫折、失敗的時候,用積極的心態去應對、解決;第二,要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第三,要一心一意地考慮自己未來的成長。

“成長的意思就是你要多讀書,多交朋友,要想辦法衝上去,而且要做各種各樣的事情。你先去做,最後發現做得很好,這個崗位自然是你的,然後你自然就有錢了。”俞敏洪舉例說,年輕人千萬不能眼高手低,在衡量工作的好壞時,不能什麼都沒有做,就先計較錢。“如果有機會讓你來我身邊當助理,兩年裏,你有機會結識的人、獲得的資源、積累的經驗,相當於獲得一個MBA的學位。最重要的不是收獲錢,而是收獲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