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品讀
1.世界上也許有天才,但更多的人智商沒有太大差別,而最終決定一個人智商高低的是後天的努力,堅韌不拔的精神往往是使人成功的根本。
2.個性決定命運,心態決定人生,身處困境要能看到明天的陽光,不怨天尤人,積極麵對,就能戰勝環境,贏了所謂的命運。
3.踏踏實實做事,積累知識和經驗,結交更多的朋友,這如同儲蓄,一段時間之後,就會有成長的收益,而這收益,就是未來成功提前支付你的紅利。
交友“寧為牛後”,做事“寧為雞頭”
俞敏洪以自己的成長經曆總結說,在與人交往和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寧為牛後,不為雞頭”;而做事則要“寧為雞頭,不為牛後”。
“跟人交往的時候,跟著牛人走,自然就會變成牛人之一。”俞敏洪說,在每個時期,他都和最優秀的人做朋友,因此也能一直從他們身上學到東西。上大學之前,他的交往圈是農村的一幫小朋友,現在那些小朋友都已是白發蒼蒼的老頭,天天打麻將,連城裏都沒去過;考進北大後,朋友圈變了,他與徐小平、王強、包凡一這幫大學裏最優秀的老師同學交上了朋友。事實證明,優秀的朋友使他終身受益,王強、徐小平等人回國以後,給他帶來了西方現代化的管理理念,激發了他進一步學習的欲望。
從大學開始,俞敏洪便養成了一個習慣,在和同學、朋友聊天兒的時候,他幾乎從不插話,隻是聆聽,給大家倒水添茶。
大學畢業以後,俞敏洪當上了北大的老師,他又發現,北大的其他老師大部分比自己優秀。於是,他有了一批有名的思想家朋友,和他們一起交流、研究,收獲了很多東西。
如今,在中國企業家俱樂部裏,他重複著一模一樣的模式,依然很少發言。“我一直認為我在商業經營模式、創新思想方麵是很落伍的人,現在,柳傳誌、王石、馬雲他們講話時,我就聽著,他們杯中沒有水的時候,我給他們倒點水。跟他們交往,我能學到氣度、眼光、格局。這些東西對我的事業發展來說,太重要了。”
他辭職離開北大,也正是因為他在北大一直做著“牛後”,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和積累,他決心自己開創一番事業。“如果是‘牛後’,我在北大再牛,也隻是北大的一小部分,絕不可能為北大的改革做出任何事情;但我要做的事情再小,隻要是頭,就能發揮我的才能。”
多維品讀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影響人,和牛人在一起,學到的是氣度、眼光和格局,而大眼界,大氣度,大格局,成就大人生。
2.善於傾聽,勤於思考,汲取他人的智慧;豐富自己,完善自己,是人生成長的需要,更是成功者的人生智慧。
不和兩種人交朋友
“在大學期間有一件事情一定要做:用你的真誠,讓同學對你的人格認可。”俞敏洪說,在大學裏,他雖然是貧困生,卻特別大方:每個月靠22元錢的助學金生活,但總會省下三四元錢用來“討好”同學,每隔兩三個月,都要請同學吃一次飯。
“未來你會和同學發生的關係最多兩種,一是你要用別人,二是別人要用你。”他說,高中同學、大學同學最能變成合作者,因為這個階段的交往不牽扯利益關係,因而這些朋友在將來最容易和你合作。
因此,正是在大學時期,俞敏洪完成了人際關係的積累。請人吃飯的過程不僅是為了和同學搞好關係,同時,他也在注意觀察同學:“我判斷同學很簡單,如果我請他吃過三頓飯,他沒有請我吃過一頓飯,那就是一個小氣鬼;如果有水果一個人吃,不分給別人吃,我絕不和他交朋友。這樣的人,沒有錢的時候會和你很好,一旦有利益可分的時候,他就會跟你搶。”俞敏洪說,一個有豪氣的人,一個每次吃飯付錢都很開心的人,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就會為別人考慮和擔當。因而,在新東方,他曾長期用請不請客吃飯這條標準,暗地裏考核自己的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