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交友“寧為牛後”,做事“寧為雞頭”(3 / 3)

在新東方初創時期,俞敏洪曾揣著兩萬美元現金,到美國去說服當年的老師、同學徐小平、王強、包凡一回國,和自己一起創業。為什麼選中了這幾個人?俞敏洪說,正是因為在大學時期,他們展示出了和別的同學不一樣的人品和才華。“而他們願意和我回來,也是因為我對朋友好,比較大方,所以覺得回來跟著我幹,不會吃虧。”

俞敏洪說,自己在大學期間,總是對兩種人敬而遠之:一是小氣的人,二是小人。“背後使壞、當麵笑臉的人,是不能交往的。我始終相信這個世界上90%的人都是好人,跟這90%的好人打交道就行了,所以我身邊充滿了好人。好人多了以後,有的時候那些小人或者壞人反而不敢靠近你,因為他知道你的幫手太多了。”他說,正因為如此,所以自己在生活中一直能夠保持陽光燦爛的心態。

多維品讀

1.要善於與人溝通、合作。這是一個需要合作的時代,一個人的力量再大,也是有限的,隻有合作,才能形成合力,把事情做好,把事業做大。

2.做人要大氣有擔當。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最終會成為孤家寡人,成大事者不為小事煩惱,不為小利困擾。大氣,有擔當精神,才能得到朋友和合作者的擁護和擁戴。

大學每年讀200本書

俞敏洪笑稱:“在大學的時候,因為沒有女生跟我談戀愛,我就讀書,反而慢慢讓自己豐富起來。”

不久前,俞敏洪數了數,今年隻讀了47本書,他有點急了:工作至今,他一直保持著每年至少60本書的閱讀量,家裏的每一麵牆都做成了書架。

而在大學裏,除去教科書,他平均每年都要閱讀200本書。“我當時的目標就是成績能畢業就行,但是書不能不讀。”

“閱讀、思考和人生曆練,能增加人生的厚度,人生的厚度決定著一個人未來做事業的高度。”俞敏洪強調,無論是理工科生還是文科生,千萬不要隻學習自己的專業,偉大的科學家,同時都是社會學家和哲學家。“愛迪生、愛因斯坦、牛頓為什麼會創造出科學理論?就是因為知識交叉帶來的火花碰撞,最後產生新的知識結構。”

因此,俞敏洪告誡大學生,大學裏兩個最重要的要素,就是多讀書、多交朋友。“我就是這麼過來的,這兩件事的重要性,我認為到現在都沒有變。”

多維品讀

1.從工作至今,俞敏洪一直保持著每年至少60本書的閱讀量,可見他把讀書當成了事業。也正是讀書,使他有了敏銳的觀察能力,思想變得深邃、深刻,具有創新精神,而且有創新的能力。

2.人貴有恒,每年60本書的閱讀量,豐富、充實了俞敏洪的頭腦,更成就了他與眾不同的輝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