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否無用

焦點·觀點

作者:劉騰輝

9月1日,是許多大學開學的日子。在新生忙著迎接大學生活時,家住槐樹店路的玲玲,卻在為上大學的事和父親進行著一輪又一輪的談判。雖然拿到了成都某高校的本科錄取通知書,但玲玲的父親固執地認為“讀書無用”,他寧願出錢讓玲玲做點小生意,也不願“扔幾萬學費進去打水漂”。

19歲的玲玲出生在川北農村,父母和所有的親戚都是麵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5年前,隻讀完小學的父母覺得成都是大城市,好賺錢,便帶著玲玲和弟弟舉家搬到了成都,在槐樹店路附近全款買了套房,還買了個小鋪麵,做著小生意。“我們家經濟條件不錯,不缺上大學的錢。”玲玲說,父親反對主要是認為上大學沒什麼用。去年,玲玲考上了三本,她覺得不理想,決定複讀,與父親進行了長達一周的“談判”之後,得到了父親的同意。

複讀一年,她終於考上自己中意的成都某高校本科。然而,父親再次反對她讀大學。他認為大學四年學費加生活費要8萬,如果高中一畢業就打工,四年至少可賺8萬,一來一回就是16萬。這16萬拿去做首付買房子,或者開個店做生意都比上大學合算。而讀大學,畢業後也許找不到工作,或者找一個工作每個月就兩三千元,得四五年才能賺回這16萬。玲玲卻不這麼想,她認為隻有讀大學,才能讓自己更有修養、更有層次,大學是對一個人綜合素質的提升。我不想成為隻會做小生意的人,不想過父親那樣的生活——“思想封閉、眼界和層次低,沒有任何精神追求”。

(摘自2013年9月1日《成都商報》,有刪改)

觀點

一、知識就是力量

讀書是否無用,不在於是否能夠通過所學的知識賺到更多的錢,重要的是可以學到更多的東西,豐富和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

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思想家弗蘭西斯·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我們也常說“知識改變命運”,而知識是通過讀書和學習獲得的。現在,由於社會經濟大潮的衝擊,一些目光短淺的人受各方麵因素的影響,認為讀書無用。其實讀書可以提升我們自身的素質,可以提高我們各方麵的能力。要想在社會上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必須認真讀書、學習,用知識充實自己的頭腦。

二、應理解和尊重孩子的選擇

作為家長,不能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要理解和尊重孩子的選擇。

由於年齡、思想觀念等方麵的差異,兩代人之間存在代溝是難免的。家長應該學會換位思考,理解和尊重孩子的選擇。孩子逐漸長大,學會了獨立思考,對問題的看法和認識也日漸成熟,所以,無論他們做出什麼樣的選擇,隻要有利於他們的發展和進步,家長都應該大力支持,不能橫加阻攔,要學會尊重他們,理解他們。

三、讀書的價值是提升自身素質,完善自我

讀書並不僅僅是為了將來有好的前程,也不僅僅是為了升官發財。讀書,是為了提升自身素質,完善自我。

俗話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但隨著市場經濟的日益發展,功利意識深深地植根於人們的腦海中,一切東西都去用金錢衡量,即使提升自身素質的讀書也要看劃不劃算。有些人把讀書當成了改變命運的途徑,這就使讀書帶有很強的功利性。其實,讀書是為了提升自身素質和能力,完善自我。

時文鏈接

不讀大學等同於“讀書無用”嗎

楊耕身

離9月7日開學的時間越來越近了,玲玲(化名)依然無法改變父親的決定。據《成都商報》報道,成都女孩玲玲考上大學本科,父親雖然有錢,但認為“上大學無用”而拒絕提供學費和生活費。玲玲父親反對女兒讀大學,一是認為這是“肯定會失敗的投資”——如果高中一畢業就打工,4年至少賺8萬,加上支付的上大學費用就是16萬,這16萬可以首付買房子或開店做生意;二是不想讓女兒受傷——如果女兒大學畢業後沒找到工作,她肯定會覺得很痛苦,他不想讓女兒“繞了一大圈後又回到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