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素材解讀與運用——王石
焦點·人物
作者:劉京平
人物簡介
他被稱為“中國最具傳奇色彩的企業領袖”,登山、滑翔、航海,這些都給他帶來了聲望。
但是,王石最真實最具分量的身份,卻是敢於在中國經濟大潮中不斷劈波斬浪的弄潮兒。1951年1月出生於廣西柳州,蘭州交通大學給排水專業畢業。1980年考入廣東省外經委。1983年到深圳經濟特區發展公司工作。1984年組建“現代科教儀器展銷中心”,並出任總經理。1988年中心進行股份化改造,更名為“萬科”,並於1991年在深交所上市。
為謀劃公司未來發展,2011年赴美哈佛大學進行為期3年的遊學。
人生關鍵詞:企業領袖;改革開放弄潮兒;不務正業;不斷學習
1.年屆花甲學英語
赴美遊學,尷尬連連。王石到英語學校報到的第一天,就差點被人誤認為是老師。他的周圍,全是十五六歲的孩子,而王石年屆花甲。美國課堂強調遊戲互動,由一個學生比畫單詞,讓王石猜。“往往一個單詞掛在嘴上,卻怎麼也說不上來。”最有壓力的要數每周一次的考試,每次60分鍾,周圍的同學答題30分鍾後陸續交卷,60分鍾後,整個教室空蕩蕩的,隻剩下握著筆的王石和等待收考卷的老師。王石說,他生平第一次感覺腦袋累,半夜兩三點很疲勞,但睡不著。有人甚至笑話他:東西沒學到,反倒神經鬧。但他咬緊牙關,迎難而上。如今,王石已可以自如地用英語發微博,“氣候組織”大中國區總裁吳昌華欣喜地在微博上回複他:以後出國不用給王總做翻譯了。
多維解讀
(1)成功不怕起點低,迎難而上創奇跡。年屆花甲學ABC,難度可想而知。由於焦慮而失眠,因為落後被嘲笑——這些壓力,在別人看來,是前行途中的絆腳石。但王石憑著刻苦精神,硬是將它們踏成了成功的墊腳石。如今,年屆花甲的王石,早已能夠用英語發微博,看報刊,聽講座,接受采訪。比他更為年輕的我們,比他記憶力更好的我們,還有什麼學習奇跡不可以創造?還有什麼理由讓自己淪為平庸?
(2)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孩子不用功讀書怎麼辦?”家長整天憂心忡忡。“學生不願意寫作業怎麼辦?”老師整天哭喪著臉。“員工不願意參加培訓怎麼辦?”領導整天頭痛不已。為什麼不換個角度呢?王石年屆花甲,短短幾個月就能讓自己的英語水平突飛猛進的秘訣,就是他對英語學習的強烈渴望。如果家長、老師、領導都能千方百計喚醒孩子、學生、職員的學習主動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那該是多麼喜人的情景啊!
2.知易行難
2011年2月23日,王石接受哈佛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的邀請,做了一場名為“人生的三座山峰”的演講。他指的“三座山峰”,第一座是創立萬科,第二座指兩次登珠峰,第三座指目前在哈佛的遊學。“你問我哪個難?登珠峰當然難,但沒有我想象的難。哈佛遊學也難,比我想象的還要難。”王石說,“但是最難的,是管理企業。畢竟,登上珠峰隻用了5年,而創辦和管理萬科,從1983年至今已近30年。其實來美國遊學,一是自我修為,二是為了想清楚企業的下一步該怎麼走。”
多維解讀
(1)難者不難。老子說:“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意思是說,許多事情,如果把它看得簡單容易,你就一定會遭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因此達到一定境界的人,無論幹什麼事情,都願意先把困難想得多一些、大一些,並調動一切可能去化解這些困難,所以遇不到可以難住他的困難。王石之所以能夠不斷地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從不小看每一件小事。
(2)方向比速度更重要。萬科勇立潮頭數十年,一直被業界譽為行業的旗手和龍頭,王石卻從不懈怠,總是膽戰心驚、如履薄冰。萬科未來的路在哪裏?下一步如何進行戰略布局?王石一點也不敢馬虎。為什麼?水滿則溢,月圓則虧,越是發展順暢,越要提防得意忘形。敢於脫產遊學三年謀發展,充分顯示了王石的遠見卓識。無論是賽場、商場、考場,古往今來都是方向比速度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