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題作文“框”構思演練
構思演練場
作者:高星雲
文題
以“框”為題目,寫一篇不少於 800字的記敘文或議論文。
寫作指導
“框”為獨詞,我們首先要把握“框”字義項。“框”主要有以下義項:(1)門窗四周起支撐和固定作用的架子:門框、牆框;(2)鑲在器物的外圍有支撐作用或保護作用的東西:畫框、鏡框;(3)加在器物或文字圖片周圍的圈兒:烈士照片四周有個黑框;(4)在文字、圖片某處加上線條:重要的段落拿紅筆框起來;(5)約束、限製:不要被舊的一套框住了手腳。
構思時,要學會發散性組詞,可以通過添加法組詞。組詞的方法不外乎前加和後加兩種。“框”字前加可以有(門)框、(牆)框、(畫)框、(鏡)框、思維之(框)、生命之(框)、(條條框)框等等,“框”字後加可以有框(住了手腳)、框(得太死)等等。然後在若幹個詞語中選擇一個適合你寫的詞語來寫。
至於文體,寫作要求已經規定:議論文或記敘文。具體寫哪種文體,因人而異。
如果你掌握的是故事性較強的材料,就選擇記敘文體。寫記敘文,要考慮是寫自己還是寫他人,你是從正麵宣傳肯定某種“框”,還是從反麵否定某種“框”。
如果你對某種“框”表達自己的看法,就選擇議論文體。寫議論文,要考慮是熱情讚頌,還是深刻揭露,抑或是辯證剖析。注意從有形的框到無形的框的過渡。
總之,寫什麼“框”都行,關鍵要寫出對“框”的感悟、體察、認知和思考。如命題作文“框”,有考生通篇以“門”點題,誠然,“門”和“框”有關聯性,但兩者並不全等,有偏題之嫌。
構思點撥
議論文:
以“框”為題,從框的本義“門窗的架子”切入,由此可以想到做任何事都須先有框架,框架是成功的基礎,框架是走向未來的規範,隻有把握好這個準則、這個最基本的規範,才能不走彎路,走向成功。
以“框”為題,可以針對“‘門框’奢侈之風”發表看法,可按如下提綱來寫:引論:列舉種種“門框”的現象,切入話題;本論:先剖析這種“門框”產生的背景和危害,接著引導讀者認識如何正確對待;結論:最後得出結論,指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簡言之就是:現象——剖析——引導——結論。
以“框”為題,針對當今學校和家庭教育中對學生和孩子框得太死的現象思考,論述當下國內的中小學教育,甚至從幼兒園開始就一味重視規矩教育,扼殺孩子天性,釀成高分低能的悲劇。可以探討這類現象產生的原因,揭示其危害,指出其根治方法。
以“框”為題,引論:針對某些國人因循守舊的現象,提出中心論點:需要打破思維的框。本論:先分析必要性:隻有打破思維的框,才能幫你解除心靈的束縛,才能發現新的大陸,認清真實的自己;後分析怎樣做:要打破思維的框,就要擁有破框的理念,要打破思維的框,就要有逆向思維的智慧等等;結論:打破思維的框,譜寫輝煌的人生。(事例:司馬光砸缸)
記敘文:
以“框”為題,運用第一人稱,可以寫一段與“框”有關的經曆,不妨先從聽說某種“框”寫起,寫自己跟從某種“框”,然後再寫陷入某種“框”,最後寫倒在某種“框”上,最後省悟過來:不能盲目追求“高檔框”,否則害人害己。簡言之就是:聞“框”——跟“框”——陷“框”——倒“框”——悟“框”。
以“框”為題,把“框”理解為門框,敘寫爺爺每年在門框上劃痕跡給我記錄身高的故事。我讀大學了,爺爺想起我,就看看那一道道的痕跡,描寫爺爺對孫子的關愛期待,表現“爺孫之間的親情”的主題。
以“框”為題,運用第三人稱,綜合運用倒敘、順敘、插敘、補敘等方法,通過毛澤東的貼身警衛奉孝同回鄉50年來,嚴守機密,甘心務農,奉獻家鄉的故事,擬製三個小標題:定框、守框、破框,表現“恪守自己的生活守則”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