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世界眼中的中國變革(1 / 2)

世界眼中的中國變革

時政

3月13日,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的首次兩會落下帷幕。在全麵深化改革開局之年舉行的這次兩會,改革毫無疑問是主旋律,也是世界關注的焦點。

一年之計在於春。在中國巨輪借新一輪改革東風揚帆起航的這個春天裏,透過兩會,世界看到了中國對於改革難題的清醒認識,看到了中國落實改革藍圖、創新求變的堅定信心、務實態度和切實舉措,也看到了中國改革對於世界的積極意義。

“不改革就沒有出路已經成為全民族的共識”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中國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功經驗最好地驗證了這一點。

2014年作為“全麵深化改革元年”,能否開好局,起好步,關係重大。今年的兩會也因此備受外界關注。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改革”一詞被提及77次,改革舉措涉及方方麵麵。

“在世界經濟複蘇仍麵臨諸多挑戰的今天,拒絕變革的國家比比皆是。但中國是改革最積極的國家,因為不改革就沒有出路已經成為全民族的共識,這個共識是中國改革最有利的因素,”德國波恩大學全球研究中心主任辜學武教授這樣評價道。

——路徑明確

在阿根廷“亞洲與阿根廷”戰略谘詢公司經濟學家古斯塔·希拉多看來,今年兩會期間公布的經濟發展和改革規劃正是為未來一段時間中國國家治理描繪了一幅明確的路線圖。

談起對今年兩會的總體感受,希拉多用“戰略明確,重點突出”來概括。“中國未來的深化改革路線非常明確,那就是調整經濟增長模式,約束政府權力,強化市場作用和提高民眾生活水平,兼顧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的平衡。”

對於中國改革的舉措,希拉多認為“切中時弊”。“中國政府很合時宜地提出了多個關鍵領域的改革,涉及壟斷行業、土地、金融、財稅體製、開放市場、政府簡政放權、國有資產、加速創新和生態文明等,這些都將是影響中國未來發展的重要變量。”

就改革的重中之重——經濟領域來說,舉措很多,但波恩大學的辜學武教授認為,貫穿其中的一條紅線非常清晰,就是增強市場主導地位,壓縮政府經濟行為。

——蹄疾步穩

改革是一場新的革命。全麵深化改革意味著打破落後的舊體製,建立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新體製。這個過程絕不會一帆風順。

“中國的改革將會觸動一些利益群體,他們可能不希望改變現狀,並為改革進程製造障礙,”巴基斯坦伊斯蘭堡戰略研究所主任拉赫曼說。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埃斯瓦爾·普拉薩德在仔細研究了中國政府工作報告後認為,這份報告指明了中國在發展過程中麵臨的挑戰,從中也能明顯感受到中國政府進一步推進經濟開放和改革的決心。

從另一方麵看,當前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任務千頭萬緒,找不準切入點,盲目疾進隻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