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0後”青春電影的特征及未來走向(1 / 3)

“80後”青春電影的特征及未來走向

學術論壇

作者:劉寶傑 於博

[摘 要]近年來,“80後”青春電影逐漸占領電影市場並成為主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區別於其他年代的青春電影,“80後”青春電影有自身獨特的內涵,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文本特征和影視特征。在內涵、特征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80後”青春電影呈現出豐富多元的走向。本文將界定“80後”青春電影的概念,並主要結合《後會無期》,完成對“80後”青春電影文本和影視特征的解構。最後,對“80後”青春電影的未來走向進行把握和前瞻。

[關鍵詞]“80後”青春電影;特征;未來走向;《後會無期》

一、青春電影與“80後”青春電影

2014年夏天,韓寒導演的《後會無期》實現了票房與口碑的共贏。繼《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同桌的你》之後,《後會無期》再度引發社會對青春話題的熱切關注和討論。

青春是中國文化中一個永恒的主題。每個年代和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青春。無論哪個年代的青春都與特定的時代背景緊密相關。不同年代的青春電影都有自己年代的專屬印記。

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電影表現的是青春的革命與理想。青年一代背負著挽救國家危亡的曆史使命。個人命運與國家、民族命運緊密相關、共同進退。代表影片有《十字街頭》《馬路天使》。1942年延安文藝座談會確立了“文藝為工農兵創作,為工農兵服務”的方針。受此影響,“十七年”電影中對青春的表現圍繞政治展開,內容以政治為中心並服務於政治,代表影片有《青春之歌》《董存瑞》《紅色娘子軍》《戰火中的青春》。“文革”結束以後,在全國範圍內展開了對“文革”的反思和批判。七八十年代,中國第四代導演在電影中展現的是布滿傷痕的青春和對人性的反思,代表影片有《小街》《青春祭》《廬山戀》等。以上不同年代的電影中,青年更多的是被放置在時代洪流中,他們的個人成長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青年作為個體的存在價值在有意無意中被忽略了。①90年代,中國青春電影有了很大的發展,第六代導演登上曆史舞台。第六代導演摒棄了群體意識視角中的青春表現,強調個人化的青春表達,真正站在青春的立場上描寫青春、反思青春,代表影片有《北京雜種》《小武》《十七歲的單車》。嚴格意義上講,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國才出現真正意義上的青春電影。何謂青春電影?顧名思義,青春電影就是講述與青春有關的故事,反映青少年及青年特有的生活狀態、心理特征和精神世界的影片。青春電影的題材和風格多樣,目標受眾也不局限於青少年和青年。②

近年來,“80後”青春電影逐漸占領電影市場並成為主流。“80後”是在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全球化和互聯網普及的背景下成長的一代。他們在獲得優越的物質生活和自由生存空間的同時也受到社會家庭的規範。作為第一代獨生子女,他們缺乏兄弟姐妹的分享和傾聽。相比於“60後”和“70後”,“80後”多是通過書本和網絡了解世界,缺少直接的體驗、感受。此外,“80後”在現實生活中還要承受高考和求職的壓力。“80後”的青春充滿了叛逆、孤獨、憂傷和對自由的渴望。“80後”青春電影是以“80後”為對象,表現成長過程中的叛逆、孤獨、憂傷,追求自由與理想,懷念青春,同時具有鮮明青年文化性的青春電影。多元文化語境中誕生的“80後”青春電影風格題材多樣,目標受眾也不是單獨指向“80後”群體。“80後”青春電影不同於其他年代的青春電影,具有獨樹一幟的風格特征。

二、“80後”青春電影的文本特征

電影集文學、商業、媒介和娛樂於一身,是文學和市場聯姻的“時代奇跡”。“80後”青春文學為“80後”青春電影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最佳的“土壤”。“80後”青春文學是“80後”青春電影文本產生的母體。“80後”青春電影的文本在主題、敘事策略和語言風格三個方麵承續和發展了“80後”青春文學的藝術特征。

(一)主題

文學和電影都是對社會現實在一定程度的反映。“80後”從小被社會和家庭束縛,內心和精神世界缺少關懷。他們用叛逆對抗束縛,渴望衝出“牢籠”獲得精神上的自由,在孤獨中自說自話,在網絡中宣泄情緒。成人之後,“80後”在冷酷的社會現實中繼續追尋自己殘存的夢想。孤獨、對自由的渴望和懷念青春成為“80後”青春電影表現的主題。

《後會無期》完美地表現了孤獨、追求自由的主題。浩漢在父親離開以後內心充滿孤獨,劉鶯鶯的出現使他暫時擺脫了孤獨並重拾對愛情和生活的信心。當浩漢鼓足勇氣準備向劉鶯鶯當麵表白時,“現實”狠狠地抽了他一個耳光。他心目中充滿冒險精神的父親拋棄了他,喜歡的人與自己是同父異母的兄妹。知道真相以後,他故作堅強,隱藏在笑容背後的卻是一顆流血的心。浩漢再一次陷入孤獨。“摩托騎士”阿呂為了自由地騎行選擇放棄城市生活,他在旅途中繼續著自己對自由的追求和向往。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和《同桌的你》則充分表達了懷念青春的主題。兩部電影追憶了似曾相識的場景,懵懂與純真年代才有的情懷,是由逃課、社團、英語四、六級考試、圖書館串起來的大學時光。大學中的愛情和友情是青春畫卷中最美好的一筆。鄭薇與陳孝正溫暖又略帶感傷的愛情,與阮莞、老張的真摯友情;還有林一和周小梔的青梅竹馬引起了“80後”對逝去愛情、友情的集體懷念。青春就是用來懷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