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好萊塢視野下的種族主義思潮
新銳視點
作者:侯凱中
[摘 要]美國的好萊塢聞名世界,它作為美國精神文化和知識產業的支柱之一,本身存在一定的社會思想和對美國當前麵貌的展示,同時在許許多多的好萊塢電影中具有的明顯的白人英雄主義和對其他種族主義的歧視,這是在歲月的長河中慢慢形成的,也成為好萊塢電影的一個特有的思想內容。本文就好萊塢視野下的種族主義進行解釋和說明,旨在了解美國好萊塢電影的同時對其種族思想進行挖掘,讓人們更加了解好萊塢視野下的種族主義思潮。
[關鍵詞]好萊塢;電影;種族主義;曆史文化
好萊塢電影作為美國文化產業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在講述一係列故事內容的背後,是對美國當前價值觀念和社會麵貌的展示。作為好萊塢電影中隱藏的一項價值觀念,種族主義可以說根深蒂固。電影中不僅宣揚了白人至上的英雄主義,還通過故事或者角色本身的塑造,對亞洲人群和黑人人種進行了隱藏的貶低。
一、美國種族主義曆史淵源
從前到現在,好萊塢電影不論是從形象的設計、情節的闡述還是從思想的傳播上,都有在邊緣化有色人種,通過人物的形象,傳達白人至上的理念,對種族主義進行隱諱地滲透,讓黑人角色對種族主義進行自我的認同和接受,使有色人種產生一種自卑的心理,這樣更加劇了白人的自我膨脹意識。影片通過對種族主義的宣揚,滿足了白種人的自我膨脹感,並潛移默化到有色人種生活的方方麵麵,在思想上侵蝕有色人種的內心,使得人們的價值觀念隨著電影思想的滲入得到改變。
藝術來源於生活,生活從屬於政治,文化和政治之間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之所以有這樣的文化存在,和美國的政治傾向、社會思潮是分不開的。美國這種傾向和它本身的曆史和文化是分不開的,美國是一個多民族的移民國家,民族眾多,這樣的國家本身最不容易出現種族主義,但是從美國建立至今,種族問題始終充斥在美國文化的方方麵麵。種族主義最先誕生是於代資本主義興起時期,各國間交流開始密切,殖民主義在亞非國家建立殖民地,掠奪財富的同時也開始進行了邪惡的販賣奴隸的活動,這裏有著名的黑三角貿易,這種行為使得殖民者將掠奪買賣的奴隸當做工具來看,不賦予其基本的權利,隨之產生的各種侵略戰爭,使得受侵略地區的人民不僅麵臨著失去國土的危機,還遭到侵略者的歧視。
二、好萊塢視野下的種族主義思潮分析
(一)好萊塢概述
好萊塢的具體位置是在美國加州洛杉磯,美國許多的電影公司在這裏設立,因此以好萊塢這個名稱聞名於世。以其為總部的電影公司數量龐大,有夢工廠、迪斯尼、哥倫比亞影業公司、索尼公司、環球影片公司、華納兄弟,等等。這些電影公司所產電影幾乎涉及各個階層、各個年齡,因此造成的影響也是各個方麵的。除了電影行業,好萊塢還涉及唱片、時尚行業。近些年,美國出口產值電影行業僅次於航空業,放映時間占全世界電影放映時間的80%,這也看出美國以好萊塢為首的電影對世界各國產生的影響,好萊塢文化在以先進的科技為支撐的背景下,美國當前的各種社會觀念也隨之傳入各個國家,對各國人民產生影響。當前美國的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十分嚴重,這在影片中也多有設計,其中最引起人們關注的,還要數美國成立以來就存在的種族主義。
(二)好萊塢影片中的種族政治
美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卻是一個種族主義嚴重的國家,種族主義就是對有色人種的一種歧視和迫害,在過去的美國就發生過因種族歧視造成的迫害事件。受當前國際形勢和法律的製約,這種極端的種族歧視主義稍有減輕,但是仍舊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美國白人,並且通過各種形式表現出來,好萊塢電影就是其中的一個表現形式,它以影視為題材,將白人塑造成英雄的形象,對一些有色人種則是將其塑造為滑稽、反麵或者是低賤的形象。這其中,好萊塢最有代表性的英雄主義題材電影體現得十分明顯。以觀眾都熟悉的《蜘蛛俠》《蝙蝠俠》《超人》這些英雄題材的影片為例,其通常都具有以下的特征:男主角是健壯的、英俊的白人,或許每個主角帶有一點自身的特征,比如蝙蝠俠韋恩是一位富翁,蜘蛛俠彼得·帕克是一個受盡欺負的學生……但是最終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即他們都是白人。這似乎並沒有說服力,但是通覽全劇,即使是反派角色,隻要是足以和主人公媲美較量的反派角色,也必定是由白人飾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