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探析好萊塢電影作品中的動作美學(1 / 3)

探析好萊塢電影作品中的動作美學

新銳視點

作者:尹珂

[摘 要]好萊塢可以說是中國“功夫形象”世界級的傳媒人,它把中國功夫傳遞到了全球的每個角落,使“中國功夫”蓋上了特有藝術之章,無論是對全美文化還是中國文化來說都具有深遠的意義,在未來的好萊塢發展過程中,中國文化進入好萊塢的比重日益擴大,中國成功地將武術美感通過好萊塢傳遞到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本文通過對好萊塢功夫電影作品裏的動作品評,剖析好萊塢功夫作品的精髓,傳遞動作美學的審美價值。

[關鍵詞]好萊塢;電影;動作;美學

一、引 言

中國的功夫被很多的好萊塢大片所采納運用,中華電影人在全球電影發展中作出了卓越貢獻。很多歐美電影都采納中國武術文化之精髓,創造了多部經典之作,受到全球廣大電影愛好者的追捧。中國武術的標簽將會源遠流長地深入到好萊塢動作片的每一個環節中,讓好萊塢動作片形成一種全新的風格,從而製作出更為優秀的作品供電影愛好者們欣賞。

二、精彩的動作之美

在好萊塢電影大作中“功夫形象”所表達的美感在於身體所展現出的“舞蹈”表演。功夫所展示出絕美的舞蹈文藝韻味、健美的體型姿勢以及變幻無常的對戰技巧都令觀者應接不暇,給觀者展現出拍案叫絕的身體異景。影視作品中能夠讓觀者達到愉悅狀態的視覺效果主要是通過作品中的驚險逃生、劇情奇觀、性吸引、震撼和幽默等場景實現。好萊塢電影作品中滿滿都是滿足觀者愉悅狀態的場景,例如追殺、槍戰、追擊等營造出緊迫感的場景;暴風、洪水、海嘯、雷雨等自然災害;家喻戶曉的重量級大明星的出現、奢華震撼的視覺場景、直白煽情的性愛畫麵都是好萊塢電影運用得爐火純青的電影效果。那麼能夠最快吸引觀眾視線的可以說非動作電影莫屬了,所以好萊塢的影片越來越偏向於在動作片之中添加功夫的情節。功夫為動作電影提供了獨特的視覺美學,增強了觀者的感官刺激,這種藝術是非槍戰及瘋狂打鬥動作可以實現的,好萊塢電影為了讓觀者能夠深入理解動作,往往都會通過剪輯將動作速度放慢。電影《臥虎藏龍》是由李安導演所執導的,非常具有代表性。該劇由具有戲曲舞台造詣的袁和平進行動作執導,其精心安排的打鬥環節對於演員成龍來說更多的是強調了體征姿勢美感及舞台環節的表現力,重點突出打鬥動作的細致環節。在“屋頂追打”環節中,導演通過長短鏡頭的設置,將飛簷走壁完整線路及動作拍攝得驚心動魄,通過觀看表演者所展示動作的同時,得到了強烈的刺激與緊迫感,使得從未見過如此打鬥場麵的外國觀者拍手叫絕。鏢局內俞秀蓮和玉嬌龍運用兵器決鬥的戲份中,選用慢鏡頭突出打鬥動作的美感,而且在兵器切換的時候也展示出不同兵器的不同風格,糅合了香港動作片中的拳腳交錯及刀劍相交的場麵,填補了西方電影動作場景的缺憾,為觀者提供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視覺盛宴。在《功夫之王》中成龍與李連傑兩位武術大師的對戰場景,李連傑悠然正氣的中國功夫表演及成龍幽默詼諧的醉拳表演都成為該劇的亮點。另外,“功夫形象”也會將武術表演者所闡述的不同性格特征及故事情節融合在一起。比如默僧冷靜沉穩的性格就使用了形意及太極拳,魯彥玩世不恭的性格則選用了醉拳,兩人在對戰的時候都根據對方不斷變換的招數而轉變作戰策略,使整個打鬥場景變得極其生動。通過中美動作片的對比不難看出,美國作品的動作設計就比較枯燥無味,他們的作品普遍科技性成分較重,所展現出來的人物基本無性格可言。中國作品“功夫形象”的塑造儼然就已成為有別於國外動作電影的重要標誌。

功夫最大的吸引力之一還得歸屬於它所包含的節奏藝術。動作導演最喜歡為武打者設計動靜相間的獨特打鬥節奏,營造出悅目怡心的動作快感。《臥虎藏龍》的屋頂追逐戲份所展現的節奏感在於:俞秀蓮與玉嬌龍在第一次對戰的時候,兩人的舞步節奏都是隨戲曲鼓點在不斷轉換,兩人通過激烈追逐空隙進行打鬥。她們的交戰動作或是飄逸輕巧,或是剛強勇猛,配上配樂的緊鑼密鼓之勢,將音樂與動作相互交融。該打鬥節奏輕重頓挫使觀者直呼過癮。《猛龍過江》與《龍爭虎鬥》之中李小龍同樣也展現了節奏性很強的動作效果。《猛龍過江》中羅馬鬥獸場的武打戲份,唐龍運用快速的低踢腿破解了羅理士的攻擊,接著影片通過慢鏡頭展現了他的攻防方式,通過長鏡頭來展現他動作的機智與勇猛。大衛·波德維爾曾經說過:美國製作的動作影視作品所表現出的身體姿勢看似氣勢恢宏,實則縹緲模糊,而香港的作品則努力尋求明晰的節奏來展示打鬥過程中的動作之美,給人以緊張之外更加暢快的興奮與喜悅之感。在影片製作環節,對於鏡頭的剪輯一般會根據戰鬥的節奏感來進行調整,通過動靜相宜的表現手法使畫麵目不暇接的同時更加張弛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