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國文化價值體係在電影中的詮釋(1 / 3)

美國文化價值體係在電影中的詮釋

新銳視點

作者:劉偉

[摘 要]電影作為大眾娛樂文化的典範,在商業上取得成功的同時也傳遞出其文化意義。觀眾在美國電影中可以了解到美國文化,而“美國夢”作為美國民眾追求的終極目標在電影當中得到了充分的詮釋。本文從美國的個人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入手,以多部影片為例討論了他們追求自由的英雄主義情結以及永不言敗的態度和努力追求幸福的精神。

[關鍵詞]美國文化;價值體係;個人主義;美國夢

一、引 言

電影作為大眾喜聞樂見的一種娛樂形式,不僅給人們帶來了快樂,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甚至意識形態。隨著全球化的到來,電影承擔的文化交流的使命越來越明顯。在電影中,一個國家的文化價值取向往往被表現得淋漓盡致,因此,觀眾在美國電影中可以了解到美國文化的價值體係,而“美國夢”作為美國民眾追求的終極目標在電影當中得到了充分的詮釋。

所謂的美國夢(American Dream),是一種相信在美國隻要經過堅持不懈的奮鬥便能獲得更好的生活的理想。在曆史上一代一代的美國民眾用他們的經曆詮釋著他們的美國夢。這其中有出身貧寒,通過自己努力奮鬥而成功創業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銀行家摩根、發明汽車生產線的福特,有貧民乃至黑人成長為總統的林肯和奧巴馬,當然還有眾多的電影中的人物。在電影中,他們的價值體係可以總結為以下幾方麵。

二、美國電影中反映出的價值觀

(一)追求自由的英雄主義情結

美國民眾的這種不畏困境,迎難而上的精神源於其早期的移民和拓荒經曆。在第一批清教徒乘著“五月花號”來到這片新大陸的時候就注定了他們必須去開拓、去進取。美國的很多影片都反映出民眾的英雄崇拜情結,這些影片中的主人公是開疆破土的功臣,是銳意進取的精英,是普世救民的英雄。

於1982年10月22日上映的美國R級電影《第一滴血》(First Blood)堪稱演繹民間大眾英雄情節的經典之作。該片的主人公蘭博(西爾維斯特·史泰龍飾),是一名在越戰後回國的美軍特種部隊戰士,多年的戰爭生活使他在退役後無法真正地融入美國社會。無聊的生活使他來到假日小鎮,在那裏他遭到當地小鎮警長諸多挑剔及無理指責,甚至把他當成是偷渡客帶回警局。在警局裏更是對他肆意侮辱,蘭博無法忍受折磨,襲警之後逃跑。警長發動大批人馬對蘭博展開追捕,蘭博逃至荒山野林之中,用自己在戰爭中學習到的戰術對不法警察展開反擊,並在劫了一輛武器運輸車後返回小鎮燒毀了商店。在這種情況下,法律和武器已經阻止不了蘭博,這時他的戰友(理查德·克裏納飾)出現勸說蘭博放下武器,憤懣已久的蘭博吼出了自己的困惑與不甘。導演泰德·考切夫不但將動作場麵的氣氛拍得緊湊逼人,也將小人物打倒惡勢力的內涵拍得大快人心。影片深刻反映了平凡人物反抗不公、渴望平等的精神。在第二集、第三集裏,隨著影像地域轉變成越南和阿富汗,個人主義英雄蘭博已經蛻變為大美國主義的化身,他的個人英雄主義已經成為美國精神的化身。

平民對自由的追求可以激勵民眾向前進取,而超級英雄的故事則為民眾提供了精神上的慰藉。美國的超級英雄電影有很多,比如《超人》係列、《蜘蛛俠》係列、《蝙蝠俠》係列等。這些影片裏的超級英雄都來自於平民,超人是記者,蜘蛛俠是攝影師,蝙蝠俠是富翁卻獲得了超能力,為保護民眾他們與黑惡勢力展開了角逐。英雄不是孤立於社會而單獨存在的,他們也有自己的煩惱和弱點。蜘蛛俠不得不麵對生活帶來的經濟壓力,超人也非常在乎他“真正關心的人”,他們不願意看到公眾受到傷害,常常幫助人們打擊犯罪,甚至幫助小動物,這些都是超級英雄愛心的體現。在失去超能力的時候,這些英雄們的精神尤為可貴,當彼得·帕克因為失去超能力猶豫是否應該去營救陷入火場的小女孩兒時,他聽到了人們對蜘蛛俠的呼喚,他因此而找回了勇氣,成功地解救了孩子。這才是英雄真正具備的品格,即使沒有超能力。在影片中,美國式的英雄主義符合大眾的要求,當超人被問及為什麼會回到地球時,他說為了美國式的正義和真理而來。美國民眾對超級英雄的崇拜來自於他們的文化,這些超級英雄正是美國人力量和樂觀精神的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