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昌電影裏的女性成長
導演評述
作者:孟書臣
[摘 要]楊德昌電影裏的女性,大都勇敢而自信。她們作為新時代的新女性有著獨立自主的意識,在經曆了愛情、婚姻、工作後都有著更深刻的自我認知。本文通過對他處女短片和七部長片的具體分析,將影片中的女性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少女,一類是熟女。少女在愛情裏的成長從懵懂到明了;熟女在婚姻裏的成長從迷失到回歸,在工作裏的成長從困惑到清醒。“相信你自己”成為楊德昌電影裏女性最重要的成長經驗。
[關鍵詞]楊德昌電影;女性成長;愛情;婚姻;工作
楊德昌電影裏的女性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少女,乖巧安靜,比如小芬、青青、婷婷、瑪特拉,在青春裏遇見了悸動,沉浸在美好的戀愛感覺裏,當她們從中醒來後,內心對於愛情與自我的認識發生了變化;一類是熟女,在婚姻中迷失了自我,比如佳莉、阿貞、鬱芬,在工作中重新找到了自己。她們主要處在三種狀態中——戀愛、婚後生活、工作。她們骨子裏都有股自信的勇敢。
一、愛情裏的成長——從懵懂到明了
《光陰的故事·指望》裏小芬和男孩小華一樣對於成長有一種期盼,他們羨慕騎車的大學生們,約定一起練習。但不同於還未發育的小華,小芬早熟些,她喜歡上了新租客,不再搭理小華。她獨自經楊德昌電影裏的女性成長孟書臣(南京師範大學,江蘇 南京 210097)孩的看法,不分享她的戀愛故事。她對於自己的生理變化茫然無知,對於自己的暗戀感覺充滿好奇。她想要去了解自己,於是會學姐姐去照鏡子,打量自己。在想要借問作業之由去找大學生的時候無意窺見姐姐和他的情事,小芬突然意識到了自己的懵懂。在獨自散心的路上遇見了終於學會騎車的小華,起先她沒有心情理睬他,卻在他摔倒之後,上前扶起了他,就像小華說的“沒學會騎車前一直憧憬著如果會騎車自己就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了,而現在學上了騎車後卻不知道自己要騎去哪裏”。小芬在經曆了暗戀之後明白了一個事實,即她還需要時間去慢慢成長,在這個等待的過程中學業和朋友依然是最重要的存在。至此,她完成了暗戀裏的個人成長。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裏的小明其實和普通女孩一樣,也希望得到愛。但不同於成長於優渥家庭裏的女孩,對於寄宿在親戚家的小明,安全感遠比愛更重要。在不停地換男朋友的背後透露的其實是她那顆想要被人保護的私心。在一次次的戀愛經曆裏,她越來越堅定自己的信念:沒有人比自己更重要!雖然她在影片的結尾被殺了,可是她那鮮明的個性卻永遠留在觀眾的腦海裏,讓人聯想到《海灘的一天》裏的小慧和《獨立時代》裏的小鳳,一樣的精明、一樣的邪惡。倘若追溯成長的過程,她們自私或許是因為她們同樣在沒有父親的環境裏長大,看透了母親的無能,練就了自我保護的決心。遺憾的是她們在過於陰暗的成長環境中被遮蔽了雙眼,相信隻有錢才能給她們踏實的安全感。她們忽視了一個更為重要的事實:在漫漫人生中,愛比錢更重要。她們的成長,也是從懵懂到明了,隻可惜,走向了負麵。
《麻將》裏的瑪特拉,不同於小明們,她把愛看做最重要的存在。她隻身一人為了追回男友執著地從法國來到了台北,甚至當她看到男友與別的女人在一起,也仍然想要男友回到她的身邊。她把男友視為生活的全部,完全失去了自我,以至於遇到紅魚一幫人,險遭拐賣。幸好倫倫良心發現,幫助瑪特拉逃脫。經過一係列的事件,她決定找回自我,不再留戀前男友虛假的愛情,而是選擇和倫倫在一起尋找真愛,給人以明亮的希望。在尋找愛的過程中瑪特拉找到了自己。
《一一》裏會有婷婷遠遠地看莉莉和小胖在一起的鏡頭,她羨慕他們的戀愛,雖然自己沒有經曆,但是看著別人經曆也覺得一樣的幸福,所以她會很主觀地為莉莉抱不平。她很善良,在小胖失意的時候安慰他,還接受了他的告白。戀愛了的她才發現自己也是可愛的女生,不再總穿著墨綠色的校服,會在約會前站在鏡子前比劃著,穿上好看的白裙子。盡管在莉莉的質問下她沒有勇氣承認她成為小胖的女朋友了,但正是莉莉的質問讓她意識到了自己是多麼喜歡戀愛的感覺,所以她才會有勇氣邀小胖去賓館。正是這樣大膽的行為折射出了婷婷內心的單純,隻要愛了就會很認真,願意奉獻出自己的處女之身。這又讓我想起了《指望》裏在學習中自信、在單戀中卑微的小芬,婷婷是在等待成長的過程中又長大了一點的小芬,她有著和《海灘的一天》裏在雨夜離家出走的佳莉一樣的自知與勇氣。在小胖再次回到莉莉身邊後,婷婷沒有抱怨,而是坦然地接受了。因為在他放棄了她唯一的一次主動邀請之後她就明白了他並不愛她,至少不夠愛,沒有勇氣去承擔在一起之後的責任。那麼她也就沒必要去責問了,畢竟她愛的也隻是戀愛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