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達》的美學理念
環球縱橫
作者:李永勝
[摘 要]電影《阿凡達》完美地將哲學、故事和影像結合了起來。在電影中,導演通過對人類和納美人兩個世界的比較,反思和批判了資本主義、殖民主義、後殖民主義、環境汙染、信仰缺失等諸多現代文明的弊端。並通過對納美人理想的生存世界的描繪,為觀眾提供了兩種美學理念:一是電影製作本身成功展示的感性和理性渾融的藝術美學理念;另外一種則是“天人合一”的審美化的生活美學理念。後一種美學理念,對人類現代生存方式也進行了反思。
[關鍵詞]《阿凡達》;文明反思;事理交融;天人合一;美學理念
能夠將哲學、故事和影像完美結合起來的電影少之又少,《阿凡達》正是這樣一部出色的影片,美麗、深刻、感人,真正做到了情、景、事、理的渾融。[1] 通過電影,《阿凡達》將這一古老的藝術美學理念重新展示了出來。不僅如此,如果從電影的內容來看,《阿凡達》則又宣揚了一種同樣古老的生活美學理念,即人和人、人和大自然和諧相處,且能在精神上進行靈性交流的“天人合一”的美學觀念。這兩種美學理念都在《阿凡達》中獲得了成功而且活生生的表現。
《阿凡達》中的哲學和文化觀念非常豐富:資本主義、殖民主義、後殖民主義、生態主義、女性主義、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佛教、祖先崇拜、泛神論等哲學觀念被濃縮在了短短一部影片當中,難得的是,影片對這些哲學觀念的表達並不顯得抽象和突兀,相反,這些哲學觀念被完美地融合在了極富商業影片特征的傳奇故事當中。戰爭、武打、愛情、特技、科幻、諜戰、外星人、靈異、美景等商業電影元素,在《阿凡達》中被賦予了新的力量和意義。
在影片當中,並存著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一個是一切由資本、金錢和欲望主導的現代人類世界,另一個則是人和人、人和自然萬物之間在精神上交融為一的納美人的靈性世界。阿凡達傑克便是這兩個世界衝突和聯結的中介,通過阿凡達,導演將這兩個世界的生活和世界觀做了一個全方位的 比較。
人類之所以來到納美人居住的潘多拉星球,是在資本力量的驅使之下前來尋找一種昂貴的超導礦石,正是這些礦石的預算收入擔負了前來此地的所有的花費,其中包括軍事、科研等,而傑克來此的主觀目的則是為了高額的工資。顯然,這是一種侵略和殖民行徑,教化、科研成為粉飾侵略的工具,於是人類在納美人居住的地方修道路、辦學校、教英語,嚐試著讓納美人接受侵略和殖民。但所有這些並沒有緩和人類同納美人的關係。於是他們改變了策略,試圖通過派遣阿凡達(植入人類心靈的納美人)去做臥底,開展學習、探測情報、溝通、說服等工作。納美人似乎也知道人類的目的,但他們也想通過阿凡達,讓人類了解自己的世界,並放棄侵略計劃。雖然他們對此不抱有多少希望,但由於這是出於他們的最高神伊娃的降示,他們便坦然接受了。這樣,人類世界殖民、後殖民和反殖民、反後殖民的較量便在潘多拉星球上映了。不過,與其說這種較量是經濟和軍事上的,還不如說是信仰和哲學上的。於是,兩種世界觀,便通過阿凡達傑克開始了一場精彩的優劣較量。
從外在來看,這場較量是沒有懸念的。人類有著龐大的資本後盾、強大的陸海空軍事力量、先進的科研基礎、吞噬一切的殖民侵略組織……所有這一切,可以將人數不多、沒有現代經濟、政治、軍事、科研的納美人及其潘多拉星球擊敗無數次。但人類在看似強大的背後,卻掩藏著一個致命的弱點,即人類的侵略行動是以每個人各自的物質利益為原始驅動力的。雖然暫時的共同利益可以團結一群人,但是物質利益在本質上是有限的、不可分享的、多變的、易於消逝的,人類內部由於物質利益引起的各自永無休止的衝突,是一致對外的掠奪永遠也掩蓋不了的。納美人的世界則不同,他們人數少,沒有現代意義上的經濟、政治、科研和軍事組織,武器是原始的弓箭,坐騎是原始的馬,飛行器是原始的獸鳥伊卡蘭……他們的吃穿住行,都是直接來自於自然,沒有一樣出於人工製造。但他們之間的聯合卻是堅固的,這是因為他們之間的聯合不是基於物質利益,而是基於精神上的信仰和萬事萬物的內在交流。在納美人的世界,人和人之間、人和動物、植物、大山之間都可以進行交流,他們彼此之間在精神上是敞開的,都共同麵向一個生命的源頭——他們的最高神伊娃。在納美人的世界,一切都有生命,一切都有靈魂,而伊娃則是所有生命的總和。這樣的一個精神意義上的世界,在麵臨侵略戰爭之時自然能夠無我般地同仇敵愾,為保衛自己的家園、真理和信仰而戰,就連動物都會由於他們之間的內在精神上的同一而參與到戰爭之中。戰爭的勝負,其實在影片的開頭便預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