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虹

電影劇本

作者:馮德強

序幕

夜,風雨交加,一位30出頭的年輕婦女背著女兒,在一條坎坷不平的山道上急急地走著。女兒12歲,雙手打著雨傘,盡量往前給媽媽遮著身子,但還是遮不住飄打的雨水……

主題歌:

一條山道彎又長,

走過多少山妹子。

風裏來,雨裏去,

抱著希望和夢想。

難道人生無坦道?

人生自古就是坡。

上一坡,又一坡,

山的女兒不畏坡。

1. 山裏一所小學校 日

有圍牆,三幢樓成品字形,中間是操場壩,有一個籃球場,壩邊有水泥乒乓球台和高低單雙杠。

2. 正麵三樓一間宿舍 日

電話鈴響了,在陽台上看山的馬小海回到屋裏拿起話機:“喂。”

電話裏:“馬老師,我是王小芳。我的碩士論文答辯通過了,學校讓我留下任輔導員……”

馬小海:“好啊!小芳,祝賀你。告訴你媽媽了嗎?”

電話裏王小芳:“剛才我給媽媽打了電話……”

馬小海:“她一定很高興吧。”

電話裏王小芳:“她高興是高興,可是不要我留在華東師大。她說西部需要人,要我回四川工作。”

馬小海:“那……你的想法呢?”

電話裏王小芳:“當然聽媽媽的了。我準備同四川師範大學簽約,回川任教。”

馬小海:“好。小芳,有誌氣。我們西部未來的教育事業要靠你們呀!”

電話裏王小芳:“馬老師,您總誇我。您和師母的身體都好嗎?”

馬小海:“都好,都好。”

電話裏王小芳:“希望您們身體健康,多加保重。”

“好好好,謝謝你。”馬小海放下電話,“不留上海工作,回川師大任教,有誌氣。”他自語道,走回陽台,望著對麵的青山、蜿蜒的山道……

3. 川南山中 日(回憶)

馬小海背著背包在山路上行走。

旁白:“1976年,馬小海離開了城裏的師範學校,翻山越嶺,回到插隊4年的老山溝擔任小學教師。”

4. 寺廟村小學 日

一群學生喊著:“新老師來了!”

50多歲的楊主任走出辦公室:“歡迎,歡迎!”接過馬小海的背包,“馬老師,你來得正好。我們校有5個班,現在有6位老師了。我把他們交給你了。”指著圍著的幾個大同學。

辦公室門前,一位中年女老師和3位男老師在拍手歡迎。

5. 村校教室 日

窗外是滿山的雪。

凍得小臉通紅的孩子們讀著:“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

馬小海:“停。”他在《為人民服務》的課題下寫著:五湖四海……

這時教室裏響起了雜亂的跺腳聲。

馬小海笑道:“輕點,輕點。同學們,你們隻要把腳尖落地,腳跟不落地,這樣抖起來就不會有聲音了。”

孩子們哧地笑了,果真跺腳聲也沒有了。

馬小海:“五湖四海的五湖,原意指我國的鄱陽湖、洞庭湖、洪澤湖、太湖和巢湖,四海指我國的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

“哇,哇……”突然又傳出幼兒的哭叫聲。

前排左邊一位女同學慌忙扭動著身子,用手去哄拍背著的小弟弟:“哦,哦……”那女同學短短的頭發,眼神擔心地望著馬小海。

“哇——哇——”小弟弟不過一歲左右,大概被凍醒了,手腳隻顧在姐姐背上抓踢。

馬小海:“同學們在教室裏自由活動一會兒。”他放下課本,替那女同學解開背帶,“李豔芳,讓我來哄哄他。”馬小海用背帶布裹抱著小弟弟,“哦哦”地哄拍著。

“老師,尿,尿。”李豔芳喊道。

馬小海:“好,撒撒尿。”他正要為小弟弟把尿,發現自己胸前棉襖濕了一團,再看小弟弟下肢穿的一條單夾褲已濕透了。可是小弟弟一聲沒哭,在馬小海溫暖的胸前睡著了。

幾十張凍得發紅的小臉蛋圍攏過來,嘻嘻地笑看著,也有責怪聲。

“上學還背娃兒來……”

“影響我們上課。”

“看嘛,把老師尿了一身……”

馬小海笑說:“你們家沒有小弟小妹嗎?”

孩子們趕緊閉住小嘴巴。

馬小海:“李豔芳,跟我來。”走出教室。

6. 馬小海寢室 日

馬小海脫下小弟弟的尿濕褲,把他放到自己床上用棉被裹蓋好,輕輕拍了拍:“哦,哦……”

小弟弟沒作聲,是熟睡了。

馬小海對李豔芳說:“讓他睡一會兒。”出了寢室。

7. 村校辦公室 日

正牆上方紅字楷書著:忠誠黨的教育事業!

馬小海:“楊主任,我借一下您的小火籠。”

楊主任在批改作業,放開兩腳夾著的小火籠:“拿去吧。”

馬小海:“謝謝。”

8. 馬小海寢室 日

馬小海回來,把尿褲放在小火籠上,說:“李豔芳,你守著弟弟,把褲子烤幹。我回教室上課。”

李豔芳坐在小凳上,“嗯”地點頭。

9. 村校院內 日

下課的鍾聲響了,楊主任在辦公室門前說道:“放學了,今天不集合。”他咳嗽了幾下,扶正眼鏡,放好敲鋼管鍾的錘子。

5位教師隨同學們分別走出教室,學生們向校外走,個別男同學吼叫著向校外跑……

10. 馬小海寢室 日

馬小海進來:“李豔芳,尿褲幹了嗎?”他拿起來看了看,“可以穿了。你把小火籠還給楊主任,到教室把書包拿來。今天,我送你回家。”

李豔芳:“嗯。”拿小火籠走出屋子。

“哦,哦……”馬小海哄拍著小弟弟,給他穿好褲子,用背帶布裹包好。

11. 村校院內 日

值周的中年女教師在與幾個學生打掃院子,她問道:“馬老師,要送學生回家呀?”

馬小海:“出門活動活動。”

中年女教師:“下雪天路滑,當心摔跤噢。”

馬小海:“您放心吧,不會的。”

一小男生吼叫:“馬老師抱娃兒下鄉嘍。”

馬小海:“李豔芳,我們走。”

一群孩子跟著湧出校外。

12. 積雪的山道 日

孩子們前呼後擁地跟著馬小海,互相追逐,擲雪球玩耍,像過節一樣高興。

馬小海見李豔芳一直低著頭不說話,便說:“同學們,我教大家念幾句順口溜好不好?”

學生們:“好。馬老師,您念吧。”

馬小海:“我念一句,你們跟著念一句。聽好了。”

馬小海念道:

一條山道彎又長,

走過多少山妹子。

風裏來,雨裏去,

抱著希望和夢想。

難道人生無坦道?

人生自古就是坡。

上一坡,又一坡,

山的女兒不畏坡。

大家跟著念完了。

馬小海:“好。大家記住了嗎?”

學生們有的說記住了,有的說沒記住。

有個女生問:“馬老師,您的順口溜叫什麼名兒呀?”

馬小海看了看還是不說話的李豔芳,說:“取名‘山妹子’吧。”

一個大男孩說:“老師偏心,為什麼不叫‘山娃子’?”

馬小海:“你念‘山娃子’吧。”

大男孩:“好,我們念‘山娃子’。”

一條山道彎又長,

走過多少山娃子。

……

孩子們歡呼雀躍,各念著“山妹子”“山娃子”,伴隨一聲聲“老師再見”的喊叫,便逐漸走散了。

這時李豔芳抬起頭,眼裏露出少有的快活,說:“老師,您剛才說的順口溜我都記住了。”

馬小海:“是嗎?李豔芳,你記憶不差,剛才你為什麼不說話呢?”

李豔芳沒回話,卻好奇地問馬小海:“老師,城裏的房子跟山一樣高嗎?”

馬小海:“在大城市裏,有的房子有幾十層樓,看去比山還高呢。”

李豔芳:“比山還高呀。聽說城裏看戲看電影都坐在天大的屋子裏,熱天放冷氣,冬天放熱氣。人坐的椅子還能轉,要看幾部電影,好安逸喲。”

馬小海:“城裏現在還沒有可以同時轉著看幾部電影的電影院。”

李豔芳:“在北京也沒有嗎?”

馬小海:“沒有。串聯時我到北京沒見到過。你聽誰說的?”

李豔芳:“張大爺說的。他到朝鮮打過仗。他還說城裏的姑娘個個都漂亮。是真的嗎?”

馬小海:“是呀,個個都漂亮。”

李豔芳:“老師,那天……”

馬小海:“那天什麼?”

李豔芳不好意思地:“我不說了。”

馬小海:“李豔芳,在老師麵前有話就說嘛。別怕,啊。”

李豔芳:“老師,那天,到學校來的那位大姐姐是你媳婦嗎?我擠在同學們前麵看見了,她好乖好白呦,比演電影的人還漂亮!”

馬小海笑笑說:“那個大姐姐姓方,還不是媳婦。她是我的一位同學,現在調回城裏工作了。”

李豔芳:“老師,大姐姐回城裏工作了,你不回城工作嗎?”

馬小海頓了下,說:“老師有工作了呀。豔芳,你隻要好好讀書,將來到城裏工作,比城裏的大姐姐們還要漂亮呢。”

李豔芳:“真的嗎,我有城裏的大姐姐漂亮?”

馬小海:“當然有了。”

李豔芳:“老師,我一定要好好讀書,將來到城裏工作。”

馬小海:“好孩子,有誌氣。我們快走吧。”

馬小海踩著喳喳響的雪路走了一段,發現後麵沒有李豔芳的腳步聲,回頭看見李豔芳站著不走了,於是走了回去。

馬小海:“豔芳,你怎麼不走了?”

李豔芳望著他,又看著前麵山頭上一間茅草房不說話。

馬小海似乎明白了:“那是你的家嗎?”

李豔芳點了個頭。

馬小海看那間茅草房有兩間正屋,一間偏屋,周圍有幾根光丫枝樹,門前一籠竹子多數被雪壓斷了。門關著,外麵沒有人。他想了想,說:“來,背上弟弟。我回學校了。”

馬小海解開裹包小弟弟的背帶布,給李豔芳背上。小弟弟剛離開馬小海就驚喳喳地哭起來,手腳亂抓亂踢。馬小海趕緊為李豔芳背好,掉頭下坡回走。

13. 草木叢生的山道 日

旁白:“小學畢業後,李豔芳就輟學了。為了說服家長讓她上鄉裏的農中,馬小海頂著夏天太陽的酷熱,匆匆趕往她家。”

李豔芳家的茅草房大部分被竹木遮掩。

炙熱的山風送來一個女人的歌聲:

共產黨是棵常青藤,

社員都是藤上的瓜。

瓜兒連著藤,藤兒連著瓜,

藤兒越肥,瓜兒越甜……

正午後的陽光正足。馬小海脫下被汗水浸濕的襯衣,讓路旁半人多高的雜草雜木遮著,坐在李豔芳家對麵的一個坡上,打算歇一會兒。他用衣服楷著臉上的汗水,用手當扇子扇了一會兒,正要站起身。

突然,那被風吹搖的竹籠空隙裏,現出一個女人敞開衣襟,在一塊搭的石板橋上搓洗衣服,敞開的胸前很顯眼地露出兩個大奶子,一甩一甩的。那歌是她唱的。

馬小海趕忙蹲下來,縮在草叢中。

那女人繼續唱著:

瓜兒連著藤,藤兒連著瓜,

藤兒越壯,瓜兒越大……

那女人越唱越起勁,一遍又一遍地聲音越來越大。

馬小海幾次想站起看看,又坐下了。一會兒,沒有了聲音,馬小海又試著站起來看看對麵人的衣服洗完了沒有。哪料,那女人竟脫下衣服甩進木盆裏,裸著上身更吃勁地搓洗,兩個大奶子更紮眼地在胸前甩動。同時他還看到,李豔芳坐在壩邊的竹蔭下編著籮筐。她旁邊坐著個稍大的女孩抱著個小娃兒,另外還有個走路一拐一拐的小男孩。

馬小海想了想,脫下襯衣頂在頭上,遮住臉,也遮太陽,貓著身子輕腳離開了。

14. 李豔芳家茅草屋外 晨

馬小海來到李豔芳家茅屋側邊坡下,聽見有人喊“老師”,便抬頭望去。

隻見李豔芳扛著一把比她身子還長的鋤頭,跟在那女人身後。她後麵跟著稍大的妹妹和一個走路還一拐一拐的小弟弟。而那女人扛鋤頭的肩後又背著一個看去不足周歲的娃兒。

那女人黑黃的臉朝下看了馬小海一眼,什麼也沒說,拉著李豔芳急急往後山走,任李豔芳如何扭頭喊“老師”也不管。

馬小海叫了一聲:“李豔芳。”追上去拉住她,拿下鋤頭,對那女人說,“你是李豔芳的媽媽吧?你聽我說,孩子還小,應該上學……”

豔芳媽:“老師,我也在你那個學堂讀了幾天書,我懂,我懂。她老漢一早幹活兒去了,一大家人吃飯,光他一個人幹不行,我們母女要去幫著幹點。快走,豔芳。”

馬小海拖住李豔芳的鋤頭:“她媽媽,李豔芳很聰明,不讀書可惜了……”

豔芳媽:“老師,聰明當不了飯吃。像你當老師再聰明也要先吃飯,對不?李豔芳學幹勞動同樣是建設社會主義。各人有各人的命,女娃兒隻要認得幾個字就要得了,今後還不是要嫁人。走,走。”邊說邊拉李豔芳。

馬小海還是拉住李豔芳的鋤頭:“她媽媽,你不讓孩子讀書是虐待孩子,是一種犯罪。知道不?”

豔芳媽:“虐待,犯罪?我才隻讀到三年級,豔芳都小學畢業了,讀的書比我多。我還對不起她嗎?”

馬小海:“她媽媽,豔芳是不是沒有學費呀?我可以替她交。”

豔芳媽:“老師,你的大恩大德我們承受不起。你今天替她交學費,往後還交不交?還有我們家裏,你看,她弟弟、妹妹都還小,得有人帶著呀。家裏燒鍋煮飯,喂豬,打豬草很多事也要人幹呀。我曉得豔芳聰明,又聽話。要是她二妹沒死就好嘍,我就讓豔芳讀書,讓她二妹在家裏做家務……”

馬小海看著李豔芳身邊的弟弟、妹妹,又看著她媽背著的小娃兒,歎了口氣,轉向李豔芳:“豔芳,跟老師一道去上學。好嗎?”

李豔芳看看馬小海,又望望媽媽沒說話。

“唉!”豔芳媽歎了口氣,“豔芳,你想讀書就跟老師去吧。馬老師,你為了我家豔芳已操夠心了,學費的事無論如何都不能讓你出。你先墊上,等過一陣,她老漢挑籮筐去賣了錢就還給你。”

馬小海:“三四塊錢不用還。我一個月有30多塊呢。豔芳,走吧。我跟民中校的老師都說好了。他們在等你呢。”想把鋤頭給豔芳媽。

李豔芳卻拉住鋤頭:“不。老師,我要跟媽媽一起幹活兒。”

馬小海難以相信:“豔芳,你不是說過要好好讀書,將來到城裏工作嗎?”

李豔芳搖著頭:“老師,我不想了。”

馬小海:“不想了,你真的不想讀書了?不想將來到城裏工作了?”

李豔芳搖搖頭:“我真的不想讀

書了,什麼都不想了,隻想跟媽媽幹

活兒。”

馬小海:“豔芳,你是個聰明的孩子,為什麼不想讀書了呢?”

李豔芳:“反正我不想讀了,想跟媽媽幹活兒。”

“乖女兒。”豔芳媽摸著女兒的頭,“馬老師,讓你費心了,你請回去吧。豔芳,請老師回去,慢慢走。”

李豔芳:“老師,您慢慢走。”

馬小海隻好鬆手。

李豔芳把鋤頭扛在肩上,揚起小手:“老師,再見。”

“再見。”馬小海不禁搖頭歎息,看著李豔芳扛著鋤頭帶著弟弟、妹妹跟在媽媽身後往後山走了。

15. 李豔芳家 拂曉

李豔芳背著4隻疊放的籮筐,李豔芳爸爸挑著14隻籮筐,亮著手電筒,走出屋外,下山了。

豔芳媽:“豔芳,走慢點,看著路

走。”

李豔芳:“媽,我曉得。”

豔芳媽:“她老漢,看著豔芳,看摔到山溝溝去了。”

豔芳爸:“婆娘夥,硬是囉嗦。她又不是頭回背籮筐去賣。”

豔芳媽:“我還要囉嗦,賣了錢別顧著自己喝酒,趕緊買米回來,中午等米下鍋噢。唉,每年糧食都接不上,嘴巴又多。”

豔芳爸:“走了走了,你在家看好

娃兒。”

16. 山道 拂曉

五六個人挑著籮筐與李豔芳父女相會在漆黑的山道上,幾個人與豔芳爸聊著。

“李大爺,弄早約?”

豔芳爸:“你都弄早呐。”

“李大爺快熬出頭了,姑娘都能幫你背籮筐賣了。”

豔芳爸:“嗯,熬出頭倒好呐。”

“你姑娘還懂事,看著就長大了。”

豔芳爸:“懂事倒懂事。嗎嘶,姑娘家長大還不是人家的人。”

“就是,嫁出門的女,潑出門的水,最沒想頭。”

“你不要說,還是有懂事的姑娘。”

“再懂事還不是人家的人。嗎嘶,生個娃兒都跟人家姓。我說,生姑娘最沒想頭,主要是拿給人家傳宗接代。”

“看你說些啥子約,當著人家姑娘麵。”

“不說了,不說了。李大爺,對不起哈。其實,我是說老實話。李大爺,是不是嘛。”

豔芳爸換了個肩:“對頭,對頭。”

每個人手電筒都是亮一會兒熄一會兒,小跑似的往山下的鎮子上趕,籮筐在人肩頭兩邊一搖一搖的,發出吱哢吱哢的聲音。

李豔芳夾走在人中間,任大人們說來說去,不吭聲。

17. 長江邊的小鎮 日

通往碼頭的狹長街道兩邊排滿了賣的籮筐。

李豔芳挨爸爸站著,四周的籮筐比她人高許多。

買籮筐的有外地人,也有當地販子,多數是運往重慶方向的建築工地。他們走來走去地挑選,千方百計地壓價。

李豔芳:“大叔,您看我家的籮筐嘛,全是用小皮小皮的篾條編的,好密實約。您看,籮底和嵌篾都用的楠竹哩,包您耐用,一挑要當人家一兩挑用,最劃算嘍。大叔,您再看,再看看嘛。我家籮筐的籮口,鎖得多好多著實呀。真的又好看又實用呢……”

“哼,編得再好看,還不是裝沙石鵝頭。我不信,硬是一副要當人家兩副用了!”一個叭著葉子煙的賣筐人,吐口痰嫉妒地說。

豔芳爸拿出口中的煙竹筒筒,說:“一副當兩副不倒說,當其他的一副多是要當的。”

“對頭,對頭。就數你家的豬兒好,該對了嘛。”那賣筐人點著頭說。

豔芳爸:“你豬兒咋說的呐?”

那賣筐人:“你跟老子說啥子呐?”

豔芳爸:“我說你是老子的兒還差不多……”

“算了,算了。大家和氣生財,和氣生財。”買筐人見要打架,忙兩麵勸阻著,問豔芳爸,“你說,你要賣多少錢一挑呐?”

豔芳爸:“按我的老價錢,八角一挑。”

買筐人:“你看,今天的籮筐壓斷了街。我是看你姑娘嘴巴甜,說得乖才給你買。我出六角,你賣不賣?”見豔芳爸不吭聲,轉身就走。

李豔芳連忙扯了扯她爸的衣角。

豔芳爸:“我賣,我賣。”

買筐人:“跟我挑起走嘛。”

18. 飯鋪前 日

豔芳爸買一個饃給豔芳,把一小袋米放在她肩上:“豔芳,你先回去,別在路上耍。”

豔芳:“噢。”吃著饃,一手掌著米袋走了。

豔芳爸隨後買了一小盤蠶豆,二兩燒酒坐下來……

19. 李豔芳家 日

兩個小弟妹你哭我鬧,喊著。

“餓了……”

“做飯了……”

豔芳媽:“三妹,到對溝看看,你大姐他們回來沒有。”

三妹:“噢。”應聲跑出。

20. 李豔芳家對麵坡 日

太陽當頭過了,三妹站在坡上看

著,終於見到李豔芳扛著小米袋在遠處山頭出現了,她歡喜地朝屋裏喊:“媽

媽,大姐買米回來了,大姐買米回來

了……”

21. 李豔芳家茅草屋前 日

響起鞭炮嗩呐聲,圍著看熱鬧的

人。

在鞭炮嗩呐聲中,麵貌清秀的李豔芳被一個瘦小的青年背出屋子,坐上了迎親的滑杆轎子。

李豔芳媽在她爸挽扶下跟走出來,哭喊著:“豔芳,豔芳……”

旁白:“未滿18歲的李豔芳出嫁了,來年便有了女兒王小芳。”

22.寺廟村小學 日

一條公路從學校對麵的山腰伸向山裏。

旁白:“到李豔芳女兒王小芳讀書時,山裏已經通了公路。從一年級起,馬小海就是王小芳的班主任。”

23. 一年級教室 日

教室還是李豔芳讀書時的樣子,黑板上寫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每個字上麵注有拚音。

馬小海拿著教棍教讀道:“xiang。”

學生們:“xiang。”

馬小海:“shang。”

學生們:“shang。”

馬小海:“天天向上。”

學生們:“天天向上。”

馬小海:“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學生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馬小海:“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學生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馬小海:“同學們學會了嗎?”

學生們:“學會了。”

馬小海:“好,再和老師一起拚讀兩遍。”

學生們:“hao hao xue xi,好好學習,好好學習,tian tian xiang shang,天天向上, 天天向上。”

馬小海:“好。現在請一個同學來單獨讀拚讀一下。”

王小芳把手舉得高高的。

馬小海:“王小芳。”用教棍指著拚音漢字。

王小芳:“hao hao xue xi,好好學習,tian tian xiang shang,天天向上。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馬小海:“大家說,對不對呀?”

學生們:“對。”

馬小海:“好。請同學們打開本子,看著黑板邊抄寫邊小聲拚讀。”

學生們寫著作業。

馬小海巡視、輔導,並幫助學生糾正書寫錯誤和寫字姿勢。

24. 路坡上 日

王小芳跟同學們一起高高興興地放學回家。

路邊樟樹上有一個馬蜂包,有幾隻蜂子正圍著蜂包繞來繞去。

有個孩子撿起一塊石頭要擲它。

一孩子製止道:“不能擲,它會傷人的。”

有個高年級的男孩喊道:“快跑,我踢樹了!”在樟樹上猛蹬了一下就往坡下跑。

孩子們跟著跑了。

麵盆大的樟樹隻是微微動了下,隨之便有幾隻蜂子撲下來,撲向了跑在後麵的王小芳。王小芳頓時被蜇得抱頭大哭,幾隻蜂子飛走了。

嚇壞了的孩子們有的跑回來,踢樹的男孩也回來了,圍著蹲在地上哭叫的王小芳不知如何是好。

“就是你,就是你……”幾個孩子朝踢樹的男孩吼道。

“我去報告老師。”一個男孩說著跑向學校。

25. 王小芳家 日

兩間小土屋,李豔芳坐在外間做飯的屋裏編籮筐。此時的她身材苗條很健壯,梳著一根粗粗的短辮,蔑條在她手中歡快地跳躍著。

踢樹的男孩上氣不接下氣地跑到門前:“李娘娘,王小芳在路上被馬蜂蜇了。”

李豔芳一聽急了:“被蜂子蜇了,厲不厲害呀?”

男孩:“額頭上腫起幾個包包,小芳抱著頭大哭呢。”

李豔芳丟了籮筐往外跑。

26. 一年級教室 日

馬小海在教室後牆上辦《學習園地》,聽見有人進來,不覺回頭,見是方麗瓊,頓時驚喜:“麗瓊,你來多久了,兒子呢?”跳下桌子。

方麗瓊兩手揣在衣兜裏,冷冷地:“你還知道兒子,兒子送人了。”

馬小海:“送外婆了吧。”

方麗瓊:“誰給你開玩笑,就是送人了。你不管兒子,我也不管了,不送人幹啥子?”

馬小海:“我不是不在家嗎。你今天怎麼啦?”

方麗瓊:“星期日也不回家看看,你成天守著這破廟子做啥子,想做和尚好啊,我成全你。我們離婚吧。”

馬小海:“麗瓊,你聽我說,這兩個周日都在下大雨,山路不好走。你知道,班車是一天一次,都在上課時間,還隻開到山外鎮上。更重要的是學校有任務,下鄉搞普九調查……”

方麗瓊:“你家在城裏,情況特殊。再說星期日是法定休息日,請個假不行嗎?”

馬小海:“不行。每人負責包幹到村社,各家各戶有多少小孩,讀沒讀書,都要查清楚,沒讀書的要動員讀書,沒上戶口的要叫他上戶口。有時去家裏又有沒人,一天也走不了幾戶人家。老師個個都有事,都請假誰來做工作呀。”

方麗瓊:“反正你的窮事多,我們分手好了。兒子歸你,給你送到下鄉來。你是教書老師,就教教自己的孩子吧。”

馬小海:“麗瓊,你硬要這樣,我也沒話說……”

“你氣死我了!”方麗瓊動手把桌上的粉筆抹撒了一地,“你就隻會說這話?”

馬小海:“那你叫我怎麼說?”埋頭撿掉在地上的多色粉筆。

方麗瓊:“馬小海,你就不能想想辦法調進城嗎?”

馬小海站起:“我不是寫申請了嗎?都寫幾次了,還要怎麼樣嘛?”

方麗瓊:“光寫有什麼用,要做工作,要想辦法溝通。你以為隨便一張紙交上去,就給你解決了,是不是?真是個鄉巴佬,不看看是什麼年代了還一根筋,越教書越笨。”

馬小海:“我承認是笨,我硬沒本事去溝通……”

方麗瓊:“沒本事就學呀。你教娃娃讀書不是說不懂就問,不會就學嗎?不為大人也該為孩子想想吧。兒子都上六年級了,上周日開家長會,老師說他成績下降了。照樣子下去,如果考不上重點中學就誤了他的前途,一輩子的事。你不著急嗎?”

馬小海:“麗瓊,孩子成績稍有點波動是正常的,不用太擔心。我們孩子在城裏讀書夠幸福了,老師優秀,至少也是一人一桌一椅。你看看這些桌子板凳,長的長,短的短,高的高,矮的矮,又爛又舊,哪張桌上沒有許多痕跡,哪張不是墨斑重重。看看那些刻下的‘早’字,有的桌上劃的中界線,如果有人來,不用說,一看就知道山裏孩子讀書有多苦多難了。還有,許多同學是天不亮趕走10多裏山路來上學……”

方麗瓊:“我知道,知道。馬小海,你以為你是救世主呀,社會問題你救得了嗎?”

馬小海:“我是救不了。但孩子們有了知識就能改變自己的人生呀,有了知識還能改變貧窮落後的狀況呀。”

方麗瓊:“馬小海,我廠裏上班黑白兩班倒,我媽年紀大了還要給我哥帶孩子,你媽又隻帶你妹妹的孩子,我們的孩子又有誰來管呢……”

“馬老師,馬老師……”外麵有學生氣喘喘地喊著。

馬小海:“什麼事?”走出教室。

學生:“馬老師,您班的王小芳在放學路上被馬蜂蜇了,是一個高年級同學踢樹子。”

馬小海:“什麼,王小芳被馬蜂蜇了?麗瓊,馬蜂會蜇死人的,得馬上送衛生院。”將一串鑰匙交給方麗瓊,對那學生,“走!”

“哎,啥時候回來……”方麗瓊喊問道。

馬小海跑出校外了。

27. 路坡樟樹下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