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二章 了結(2 / 2)

法場設在西門外,雖然天色仍暗,但通往西門的路上已是人頭攢動。沿途士紳百姓,設擺了香案、瓜果酒食,眾位好漢過來後,他們便紛紛奉上美酒和吃食。負責彈壓的衙役們隻是把百姓往邊上趕一趕,好讓出道來,倒也不太幹涉。衙役也是天津人啊!他們也佩服這些為去償命的好漢,他們是為了天津去死的。眾人紛紛給這些赴死的好漢叫好,看到眾人捧場,這些好漢更來了精神。

“爺們兒們害怕了嗎?” 好漢們高聲問道

“沒有!”眾人齊聲回答,好像是舞台上下的互動一樣。

“爺們兒們的臉變色了嗎?”好漢們又叫問道。

“沒有!”互動的聲浪更大。

送行的人們擠作一團,擁著死囚們向西門外的法場走去,要是沒有死囚家屬的啼哭聲,這仿佛是在出席一場盛大的典禮。

監斬官下令,時辰一到,開刀問斬!

好漢們紛紛拱手抱拳,“各位各位,兄弟先走一步了,二十年後,還是好漢一條!”再轉向抱著鬼頭刀的劊子手,“來,給爺們兒來個痛快的,我到陰間裏謝你了!”然後就引頸就戮,當真是一副英雄氣概。

操刀的是隨總督進津的五六個淮軍,也不知道聽懂沒聽懂,反正是雪亮的鋼刀閃過,十六顆人頭骨碌了一地,血灑黃土,然後四周慟哭震天。曾國藩也算厚道,雖然所有人都在罵他,可他還是替所有人都想到了,每位赴死的好漢,他臨行前都給分發了五百兩的安家費。甚至還因為這事鬧出了許多謠言,說被殺的人裏,很多是曾國藩讓丁日昌從外地監獄提調來的秋決死囚,許以銀錢和上好棺材,那個首犯馮瘸子的名字就是臨刑前驗明正身時才寫上去的。

不管謠言怎麼說,李鴻章心裏卻明鏡一樣,這些赴死的好漢,全部都是天津本地的混混,這幫亡命徒可給李鴻章留了深刻的印象。這些人根本不在乎自己的生死,也不拿別人的生死當回事,處處恃勇鬥狠,絕對的社會不穩定因素。水火會那幫人多少有個顧忌,絕對沒有他們那樣膽大妄為。

李鴻章主政直隸以後,並沒有去保定,而是常住在了天津。通商口岸可是好地方,對於傾心洋務的李鴻章來說,可比封閉的保定要好的多,而且這裏距離北滿州很近,李鴻章還是很掛念果興阿的。他帶了屬於淮軍的周字營和盛字營駐紮在天津,也讓天津城裏人的口音有了安徽的血緣。

天津教案的事了結了,可天津並沒有消停。那些水火會、混混鍋夥看風頭已過,就慢慢活躍起來。水火會本事保境安民、互助防火的組織,還有些用處,李鴻章就命地方上的頭麵人物作保,許以名號,但不許生事,違者連坐,而對那些混混就不太好辦。那幫人無牽無掛、居無定所,整天惹是生非,欺負相鄰,這次天津的事要是沒有他們,也不至於演變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雖然替洋人抵命的事用到了他們,可李鴻章並不想放過這碼事,隻是礙於市道不穩才沒有出手。

等了半個月,天津恢複了平靜,對外貿易恢複了,李鴻章也就要出手了。李鴻章在城裏最有名的飯館裏開席十餘桌,請來的都是天津地麵上的頭麵人物。就在大家夥兒麵紅耳赤、觥籌交錯之時,突襲行動開始,槍聲雖不密集,但也讓這些士紳們心驚肉跳。他們都知道前幾年李鴻章在蘇州設鴻門宴,計殺太平軍降將的事,還以為李鴻章要故技重施呢?而李鴻章麵帶微笑站起身,舉起酒杯說,“無妨,無妨!這是在下奉朝廷旨意,保境安民,剿滅鍋夥呢!大家繼續喝!”。

原來李鴻章借保護宴請之名,悄悄把駐守小站的周字營和盛字營調進津城,把老城按片劃分,讓他們分片包幹,按照事先細作探聽到的消息,發動突襲,一舉端掉了大部分鍋夥。西門外刑場又熱鬧了好一陣,簡直就像是西瓜地,腦袋骨碌的到處都是。但是混混這東西的生命力實在太強了,李鴻章殺了一批,馬上就又有一批冒了出來。所以十年之後,李鴻章又照方抓藥來了一回,但始終未能根除。

李鴻章意氣風發的時候,帶病南下的曾國藩則在怨天尤人,朝廷待他實在是太涼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