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大宋雙鳳(1 / 2)

麵對這個結果,趙頊很無奈。經過趙頊與沈括、司馬光、王安石的商議,十四名參讚的職位得到確認。

蘇軾出任禮部尚書,韓絳出任吏部尚書,張方平出任戶部尚書,韓忠彥出任刑部尚書,蘇頌出任工部尚書,章惇出任兵部尚書,郭逵出任軍部尚書,範純仁出任督部尚書,陳升之出任錢部尚書。

文彥博出任君實書城的書城令,程顥出任文明學府山長,李佩雄出任天工學府山長,呂公著出任衛國學府山長,範鎮出任濟世學府山長。

原來的政事堂成員大部分落選。落選後,他們的出路有兩個,一個是回到四大學府,去教書,一個是聽候安排,下放到地方出任知州。

不過原來的政事堂成員,大部分都是三十歲的年輕人,蔡京還不滿三十歲,到四大學府去教書,等於是去養老了,他們怎麼甘心。由而,大部分都是被下放出任知州。

趙頊比較看著蔡京,仍然讓他出任上海府知府,上京是他一手造起來,這個職位比較適合他。原來的上海府知府王安禮調入中央。

新政事堂確認後,又是一係列的官員調動。從中央到地方,大部分的官員都得到升遷。而中央的許多官員,政績不錯的,可以出任地方一把手的職位,政績不好的,都被發到四大學府教書。

參與大選後,落選的那些人,被政事堂看重,可以出任地方。不被看重的如果不願教書的話,那麼可以進入四大學府的議政院。當然,覺得年紀大了,可以向四大學府的山長辭職,回家養老。

議政院也不是隨便可以進的,能進入議政院的人都是有一定政績的。所以,能夠進入議政院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畢竟議政院相當於政事堂的參謀院,既可以為政事堂出謀劃策,又能監督政事堂。四大議政院一致通過的話,可以發起四大學府進行投票,投票是否要解散政事堂。

政事堂確立後,就沒有趙頊什麼事情了。沈括、章惇、郭逵,三人,完全可以說是帝黨一係的,他們都是趙頊一手提拔起來的,章惇和郭逵的職位讓趙頊感覺很安全,軍隊可以說仍控製在自己手裏。

為了不影響王安石和司馬光執政,趙頊沒有再插手政事堂的事情。況且,沈括是一個頭上帶著很多桂冠的人,做宰相也算不錯,對於即將開始的十年大治計劃很有利。

趙頊不知道王韶與熊本為什麼要放棄競選?既然放棄了,趙頊也不想再問他們原因,他們也沒有來找趙頊。

大選之後,趙頊召開了朝會,進行了正式的拜相儀式,發下聖旨,正式給政事堂成員下達任命。這樣的表麵儀式,趙頊很是煩悶,卻不能不去做。

除了拜相儀式,祭太廟社稷,祭皇天後土等等一係列的繁瑣的禮儀,趙頊鬱悶了半個月。

沒事後,趙頊一直待在皇宮,和孫尚芳一起照顧孩子,倒是享受了一番恩愛般的家庭生活。也算是渡了一個長假。

“聖上,趕快換衣服!”李佩玲跑進福寧殿說道。

“什麼事情?不是要朕參加你大哥入相的慶功宴吧?朕不去。”趙頊搖頭說道。

“不是。呀,快點換衣服!”李佩玲拉著趙頊的手說道。

“先說什麼事情?不是要朕替你的天下第一樓打廣告吧?朕不去。”趙頊接著搖頭說道。

想到李佩玲接收大宋第一樓之後,很快就上心了,先是改了名字,接著又是招募了很多藝妓,把天下第一樓弄成了一個真正的不夜樓。

李佩玲還打名人牌,邀請了很多大臣宗室,出錢召開了政事堂大選成功結束的慶功宴會。同時,李佩玲又辦起了詩會,邀請文人墨客前來。

除了這些,李佩玲又成立了婦好幫,出任幫主,邀請權貴的夫人們加入,說是專門給天下所有的女子做主的幫派。

很多東西,趙頊看不慣,但趙頊也不想管。隨便李佩玲怎麼搞。不僅是李佩玲,向皇後也好像不願天天打馬吊,和朱妃、陳妃一起在明教景教兩教的支持下,搞起了一個光明館。將為天下女子做主變成了為天下所有的老弱婦孺做主。走的是平民路線,招募了很多女子,從濟世學府聘請了十幾名大夫,組建了五色醫護營,整天打著十字旗搞什麼救死扶傷。

現在,向皇後與李貴妃競爭激烈,已經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情了。每家作坊的坊報都會刊登她們的事跡。有說好的,有說不成體統的。

指責向皇後的人比較多,因為她是皇後,母儀天下,不能像李佩玲一般亂來。但向皇後不在乎,依然我行我素。

趙頊也不讚同向皇後這麼弄,畢竟隸屬於濟世學府之下的各地醫館已經夠多了,一些老弱病殘都得到政事堂的照顧,經過官府確定後,可以領取補貼,以及補貼證明。有了補貼證明,他們到各地醫館就醫是不要錢的,費用都由濟世學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