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悲催墨門(1 / 2)

光明館的開張典禮結束之後,趙頊立馬離開了光明館,沒有參加接下來的一些活動,因為太無聊了。

趙頊剛走出光明館,蔡京便追了上來。

“元長,還有很多活動呢?你這個知府走了恐怕不太好吧?”趙頊笑問道。

說著,趙頊跨上戰馬,不是要回皇宮,而是想去墨家的那個火箭製造作坊看看。突火槍,火箭炮車,梢炮,等等,墨家可是為大宋軍隊做出了不少犀利的武器。趙頊想過去看看,會不會有新的驚喜。

火箭製作作坊靠近小金山,東麵靠海,有一個小型港口,占地麵積極廣。趙頊去過一次,輕車熟路,好久沒有和墨家巨子碰麵了。沈括搞出了那麼多東西,墨家巨子怎麼著也不能落後才是。

“聖上,微臣剛剛就任上海府知府,知府衙門還有大量的公文等著微臣去處理。政事堂大選也沒有什麼內幕,四大學府以及下屬所有的學校學堂都要靠四大學府的財力供應,國庫並不撥款。司馬執政出任書城令,將四大學府變成了研究改進工藝的地方,設立了一整套的製度鼓勵創新發明,為四大學府多賺錢。進入政事堂的都是為學府賺錢比較多的。”蔡京陳述道。

“你們都是大忙人,就朕一人閑下來了。元長,可是政事堂大部分都是原來的那些元老重臣。難道他們都為四大學府賺了很多錢嗎?”趙頊顯然不相信蔡京這個說詞。

“聖上,大宋今日的困境已經不是三冗問題。而是農業與工商業發展不平衡的問題。自聖上估計工商業發展以來,下層官員關心農田收成的人少了,勘察礦產,關心作坊建了多少的人多了。王執政得到商盟櫃枋與國本櫃枋的支持,減少了對作坊的貸款,而司馬執政的背後是四大學府與作坊主。”蔡京繼續陳述道。

蔡京所說的,是趙頊采取獨裁手段,推行新法後,以前的利益階層發生了變動。宗室與地主豪族很多將資金轉入作坊領域,成了作坊主階層。地主豪族這個利益階層發生了分裂。這樣說的話,朝堂上的人看似大部分都是司馬光一係的人,其實早已經投入了王安石的陣營。

範純仁與韓忠彥不是司馬光的人,而是王安石的人。這樣說的話,南北士大夫的對峙,已經成了農業資本與工業資本之間的對峙。然而,不管是王安石想推行十年大治天下計劃,將資金投入農業領域,還是司馬光想繼續壯大作坊工業,維持四大學府的高收入,其實都是社會資金投入的取向問題。

手工業作坊沒有農業的發展,沒有更多商品糧支持,也無法發展手工業作坊。而沒有手工業作坊的發展,則無法維係四大學府的運轉,沒有四大學府的高效運轉,精耕細作的農業根本沒有多餘的財力自我發展。隻有作坊才能給國家提供更大的財力支持,農業不具備這個力量。

大宋在變法之前,農稅隻占了國稅收入的三成,而商稅卻占了七成。如今這個差距繼續拉大,現在的農稅隻占了國稅收入的一成,而商稅則占了九成。這個時候,手工業作坊還僅僅是剛剛起步,就產生了這麼大的差距,不是說手工業作坊多麼賺錢,而是農業發展嚴重滯後。

農業與工商業的既是獨立的兩個行業又是必須相互依存的兩個行業。因為時代的局限,大宋的工商業無法獲得周邊國家農業的支持,所以發展農業才是大宋的首要問題。這也是司馬光一係與王安石一係聯合執政的基礎。

聽完蔡京的陳述後,趙頊感到莫名其妙了,原本手工業作坊是在王安石的引導下,趙頊的強迫下發展起來的,手工業作坊的作坊主應該支持王安石才對,現在反而支持司馬光。而原本支持司馬光的地主豪族反而轉換陣營,開始支持王安石。

趙頊與蔡京一路閑談,不多時便來到了火箭製作作坊。

“聖上,微臣就不陪聖上視察了。”蔡京拱手說道。

“什麼公文這麼重要?你的那些從吏都幹什麼吃的?凡事也要懂得放權,事必躬親是小吏做派。一個知府,要多考慮整體的發展。你可明白?”趙頊不滿地說道。

雖然蔡京吃透了趙頊的脾氣,要在趙頊麵前表現出一個能臣幹吏的樣子,但是趙頊並不吃那一套。趙頊後世是一個軍人,這一世是一個軍人皇帝,軍人的手腕就是絕對服從與完成任務。趙頊看重蔡京的不是在他的麵前怎麼表現,而是做的事情又沒有完成他交給的任務。上京城建設的當初,蔡京就用了非常手段,但是趙頊沒有過問,原因也就在這裏。

“聖上教訓得是。隻是,春耕在即,微臣得布置好下田視察。這件事情,如果交給從吏,不用一個月,政事堂就該撤我的職了。”蔡京背後冒冷汗,急忙拱手回答。

古代中國,農業關乎著國家興衰存亡,無論是官府還是官員對農業都十分重視。春耕秋收之時,上至宰相,下至小吏,留在衙門裏當班的人十分少,能夠保證官府運政即可,其他人都要親自到田間地頭,視察播種收割,及時解決可能出現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