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招商引資(1 / 2)

對趙頊而言,中華帝國各個成員國的和平與發展,才能讓華夏文明快速發展。和平與發展不僅僅是二十一世紀的主題,在現在的十一世紀同樣如此。繼續糾結於唐朝以來的領土糾紛顯然是不明智的,繼續擴大民族仇恨也是不明智的。

比如說,後世歐洲各國,爭鬥了五百年,發生無數的戰爭,包括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可是,給歐洲各國帶來了什麼?隻是殖民體係的瓦解,隻是整個歐洲的衰弱。

再比如說,後世的東亞各國,因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灌輸民主主義思潮,灌輸普世價值,導致儒家文明圈各國去中國化,不斷激化曆史遺留下的領土矛盾與民族矛盾。結果帶來了什麼?帶來的隻是西方國家的資本掠奪。

在古代,中國都沒有吞並日本、朝鮮、韓國、以及東南亞諸國,難道在二十一世紀還會出現這樣的事情?顯然不可能。而中國繼續糾結曆史上的抗日戰爭,通過抗日劇宣揚民族仇恨也非常沒有必要。如果各國能夠聯合起來,實現經濟一體化,那麼將在世界扮演著更重要的角色。

如果可能,隨著社會的發展,或許儒家文明,也會像曆史上的西歐文明一般,發現一個讓儒家文明蛻變的“美洲”。西歐文明的快速崛起,不是因為西歐各國之間的戰爭,而是因為西歐文明延伸到了未知的世界。

在大航海時代,已知的世界是歐亞大陸,未知的世界是美洲、澳洲、非洲。那個時候,誰會想到,地球上還有一個美洲?同樣,對於儒家文明各國來說,昧著良心,歪曲事實,爭鬥一點點的資源實在是沒有必要。那些資源帶來好處,比得上再發現一個“美洲”嗎?

趙頊自然要吸取在後世所知道的曆史教訓,趙頊在後世是曆史係畢業的,懂得怎麼樣以史為鑒。

現在的中華帝國中各個被宋人稱為蠻夷的少數民族,也並不是像後世偽史描寫的那般,是一群完全不開化的洪水猛獸。趙頊來到宋朝所看到的,是奢侈腐化,是鶯歌燕舞。不僅僅是大宋,其它各國同樣如此。正是曆史上宋神宗貪圖文治武功,才導致與西夏、與交趾戰火不斷。

趙頊不反對戰爭,但是發動戰爭如果不是為了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那麼戰爭便毫無意義。這也是趙頊為什麼不去打遼國,而是去打朱羅國,去打天孫王國,意圖吞並南洋各國的原因。

就軍事技術、軍隊戰力而言,與遼國、西夏的戰爭,隻會是曠日持久的大戰,隻會造成人口凋零,隻會消耗社會財富。

這在一點上,司馬光的看法就和趙頊相同了。司馬光一次次用漢武帝擊敗匈奴,造成漢朝戶口減少了一半這個曆史典故來警醒趙頊這個突然變得勇武起來的皇帝。

雖然趙頊知道,漢朝戶口減半,與漢武帝一次次發動戰爭,徹底擊敗匈奴毫無關係。但是,趙頊還是認可了司馬光勸諫,並向司馬光保證不會向西夏、北遼用兵。趙頊的保證,一定程度上獲得了司馬光的忠誠。

司馬光與王安石不讚成趙頊要幫助各國搞開發拉動宋朝工商業發展的謀劃,因為在農業社會,土地就是國力,人口就是國力。趙頊這個謀劃,固然能夠拉動宋朝工商業的發展,讓南京這個經濟中心快速發展起來。可是,也會讓各國耕地麵積和戶口大量增加。司馬光和王安石擔心,一旦北遼耕地和人口增加,那麼就能養起龐大的軍隊,那對宋朝的威脅實在是太大了。

趙頊根本不同意司馬光與王安石的這種觀點。難道他們的人口增長和耕地麵積的增長速度能快過大宋?通過戰爭比拚國力,不如比比看哪國發展得更快!

想到這裏,趙頊毫無保留似的對耶律洪基說道:“不僅僅是遼國,其它各國同樣可以這樣做。各國現在都陸續采用交子替代金銀銅錢,不如定下律法,完全采用大宋的交子,這樣各國同樣可以和大宋一樣,貿易興盛起來。”

“完全采用大宋的交子也不是不可以,原本銅錢也大都是使用大宋的。隻是大遼國庫充實,不像大宋一般國庫空虛,用不著向櫃枋貸款。”耶律洪基說道。

遼國沒有冗官,也沒有冗兵。遼國采用的是兵農合一的製度,士兵是沒有軍餉的,遇到征戰,也是靠打草穀提供大部分的軍糧。對國庫的需求極少。

“嗬嗬。如果能夠允許大宋在各國設立商盟櫃枋,各國國庫充實的可以把錢存入櫃枋,拿利子錢,這個利子錢可比歲幣數目要大得多,甚至超過各國國稅。各國宗族貴族,財富也不少吧,存入櫃枋,利子錢甚至超過租稅。”趙頊回應道。

各國國庫的確很充實,特別是像南洋各國,有可能是幾百年的稅收都堆在國庫裏。他們收入大,支出少,和要支付兵餉等費用的大宋完全不同。大宋沒有兵役,沒有勞役,都要靠國庫錢財另行招募。這樣的養兵方式,後世的中國都不敢用,耗資實在太過巨大了。

“讓大宋設立商盟櫃枋,然後各國都采用交子,豈不是錢財都流入了大宋。熙寧帝好心機。”耶律洪基譏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