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先生,糧食最好一次性運過去,渤泥國似乎也有動作了,千裏石塘不太安靜,朕不想在大軍鏖戰之時,還得派海衛軍來守住一條海上糧道。”趙頊這是讓王安石和司馬光想辦法了。
“糧食實在是太多了,不可能一次性運過去。要不還是讓征調商人的船隻吧。”司馬光說道。
“不行。不能因為這場征戰影響到民間的正常貿易。讓四大學府想辦法。”趙頊不同意司馬光這種安逸的做法。
········
六月,天氣越來越熱,東北的凍土已經完全溶解了。北遼的主要農作物是小麥,還隻能種植春小麥,但是種植地區隻在南部和中部。混同江以北還是一片蠻荒,女真人也有務農的,但是比大宋西南地區還沒有開發前還要糟糕,生產方式仍然是刀耕火種。
耶律洪基來到混同江(鬆花江),看到這片空曠而肥沃的土地,不由得想起和趙頊的三日長談。不由得發出感慨:“是時候讓這片土地長出莊稼了。”
這次耶律洪基不僅帶著缽體而來,還帶來了八十萬下頭軍州兵,這是要在這裏建州立縣了。隨同耶律洪基而來的還有濟世學府的貢士,也就是農業專家,一共有五十多人。還帶來了占城稻的稻種和大量的新製作的先進農具。
“皇上,這裏土地肥沃,河網縱橫,如果能種上占城稻,每畝產量估計有四石。”一名叫張田亮的貢士說道。
一石是六十六公斤,四石就是五百多斤,這樣的產量讓耶律洪基很滿意。耶律洪基點了點頭說道:“耶律孝傑,你是北府宰相,這片土地好好規劃,至少設立六個州。張田亮,朕任命你為司農寺卿,你好好輔佐宰相。朕不會虧待你的。在大宋什麼俸祿,在大遼不會少給你一文錢。”
耶律孝傑就是張孝傑,本是漢人,耶律洪基賜他國姓,入契丹籍。
“遵旨。”兩人跪伏在地回應道。
“女真、室韋、五國等各部人口大約在六十萬,這次朕要全部把他們聚攏而來。遼陽府多女真,全部遷到析津府去。渤海人想要還鄉的,就讓他們回遼陽府。大同府的頭下軍州抽調一半補充到遼陽府,所有部落不同族群全部要打散。以後沒有契丹人、漢人、渤海人之分,隻有遼人。”耶律洪基吩咐道。
後世很多人受到《天龍八部》這部電視劇的影響,認為耶律洪基就是一個帶著契丹兵跑到大宋邊境打草穀的皇帝。其實不然,北遼唯一一次打草穀隻有遼太宗滅亡北漢的那一次。宋遼1005年簽定盟約後,明確規定、“以白溝河為國界,雙方撤兵。(遼歸還宋遂城及瀛、莫二州。)此後凡有越界盜賊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也是1005年以後,遼國的軍隊再也沒有侵入過宋朝的土地,直到滅亡也沒有!
所以,從史實上講,倒是大宋因為一直想收複燕雲十六州,有幾次兵犯遼國,還和金國聯盟滅遼。契丹人不是一群隻知道打草穀的野蠻人!
“帝國教廷剛剛組建完成,新的詞典正在編撰中。”張孝傑以為耶律洪基已經急著普及中華帝國法定的漢語幽州話。
“時不我待呀!趙頊那邊已經出兵南征了。好了。孝傑、燕哥、楊遵勖,我們也不能落後。燕哥,你作好出征準備。若是各部族不來,隻能見刀子了。”耶律洪基感慨道。
········
六月二十日。上京皇宮,崇政殿。
“在座的各位都是經過初選,進入到由聖上親自主持的複選階段,隻要各位發明的食品得到聖上認可,就能得到兵部的軍糧訂單,同時還能一舉進入四大學府。其中的意義,相比各位都十分明白。”崇政殿之上,司馬光對著下麵跪成一排的幾十個商人說道。
趙頊看似十分威嚴的坐在龍椅上,心裏卻在想著心事:三佛齊那邊的戰事雖然一直在僵持,但是離爆發大戰的日子也不遠了,軍械等各種物資消耗雖然巨大,但是對運輸的影響不大。可是糧食比起兵器戰甲等要輕很多,但是體積實在太大了。要一次性把四百萬石糧食都運到三佛齊,支持這次南征,那麼就得想辦法解決糧食體積的問題,加大運輸量。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在兵部訂單和進入四大學府這兩個大誘惑下,這個問題很快得到解決。
“好了。現在有請第一位,來自江寧的大商家米老頭。”司馬光說道。
聽到大宋的執政,和孔子一般光芒萬丈的司馬光叫到自己,一位白發蒼蒼的老頭顫顫巍巍地站了起來,然後一步一步地挪動到趙頊跟前,不知道是看到皇帝而激動,還是因為年紀太大,老人家全身上下都在哆嗦。
趙頊看到這個老頭老邁的樣子,還真擔心他當場激動過了頭就掛了,看到對付似乎還想行禮,嚇得趙頊急忙起身製止。並讓李向安端來一個凳子,讓米老頭坐下說話。
“啟稟聖上,看到議政院發布的榜文後,我們米家組織得力人手,進行了研究,發現要想做到榜文上的要求。不但要讓糧食體積小,重量輕,還得搭配合理。以便減少運送船隻的數量。的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位米老頭,好像在君前奏對一般,說個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