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兩人要分手的岔道口,常有良應該往南,趙小玲該往西,但趙小玲卻沒有往西,而是跟著常有良朝南,常有良問:“你怎麼沒拐彎?”趙小玲說:“我得把你送到家,把你交給你的家人。”常有良笑了:“你以為我真的會自殺?實話跟你說,就算我寫不了稿子,當不成作家,我還可以有很多事情做,比如學服裝裁剪,比如到集市上擺攤修鞋,比如修收音機……能養活自己的路多著呢,我可不想這麼年輕就死了。好死不如賴活著,死皇上不如活螻蛄,這道理我懂。你回家吧,我們還能見麵呢。明天的太陽照常升起。”趙小玲還是不放心:“真沒事?”常有良說:“我的好姐姐,你就放心走吧,一點事也沒有。”
趙小玲這才拐向了朝西那條路。走了幾步,還回過頭來,看了看常有良,常有良還站在原地,朝趙小玲揮手:“走吧,怎麼弄得跟生離死別似的!”看著趙小玲的背影,常有良心中湧出一絲感動。因為看了太多別人的白眼,感受到了太多的冷漠,別人所表現出來的對他的那怕是一點點的關心,都會他感覺到溫暖。
吃過午飯,回到自己棲身的茅草屋,常有良找出了那篇《“鐵公雞”二三事》的草稿,認真回顧劉常有良給這篇稿子找的毛病,越看越想越覺得不服氣,是不是太相信劉誌文的權威了?劉誌文自己也承認,對一篇稿子的看法,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常有良想,報社編輯的水平比劉誌文怎麼樣?如果報社編輯看中了這篇稿子,那就說明劉誌文對這篇稿子的評價有失公允。常有良把那篇稿子用複寫紙謄了三份,到大隊會計室找唐燕在稿子上蓋了章,分別寄給了縣廣播站、《燕東日報》和《河北日報》。他的想法是,無論是縣廣播站的編輯還是地區、省報的編輯,水平都比劉誌文高,隻要縣廣播站播出這篇稿子,或者報紙上登出這篇稿子,那就說明常有良這村級記者還可以當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