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常有良的是一位四十多歲的中年人,聽了常有良講述自己的遭遇,深表同情,給河北省招辦寫了一封信:請酌情解決常有良同誌的問題。蓋上了教育部信訪處鮮紅的印章。壓年蓋月!中年人把信裝進信封,遞到常有良手中,對常有良說:“你趕緊拿著這封信去省招辦,去晚了恐怕大學招生就結束了。”常有良以為,這封信就是尚方寶劍,有了這封信,即便是他的檔案真的沒往上報,省招辦也會立刻讓地區招辦馬上把他的檔案報上來,並且去掉“不宜錄取”那四個字!看來,12這個數字也不一定與倒黴聯在一起。
常有良在當天下午趕到了石家莊市一招,卻見大門口支起了一塊黑板,上寫:1979年河北省大學招生工作已經結束,來訪者請到北馬路45號。才一夜工夫,大學招生工作就結束了!這等於宣告常有良所有的努力都白費了。可常有良又想,既然他的落選是由縣招辦、地區招辦造成的,又有教育部信訪處給的尚方寶劍,省招辦應該責令縣招辦、地區招辦改正錯誤,應該給他一個補錄的指標。抱著這樣的僥幸心理,常有良到了北馬路45號,終於進了省教育廳大院,打聽到省招辦的辦公樓層,巧的是,接待他的還是信訪處那高個子男人。常有良把教育部信訪處開出的信遞給了他,高個子男人說:“這信來得不是時候,大學招生已經結束了呀。”常有良說:“那就不能再爭取一個指標?”高個子男人就笑了:“大學是你家開的?你說增加指標就增加指標?每所大學招多少人,都是有計劃的,計劃是上報到教育部的,指標能說增就增嗎?小同誌,你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常有良說:“那我的事情就這樣了嗎?”高個子男人說:“也不是一點辦法沒有,我給你指條路:今年是大中專一張卷,眼下,中專招生工作還沒有結束,你趕緊拿著教育部的這封信回地區,要求中專錄取。去晚了,中專招生工作結束,你就沒路可走了。”常有良差點給高個子男人跪下。真是好人那!要不是人家指點迷津,常有良絕不會想到還有這麼一條路可走。中專畢業也是由國家分派工作的,先解決生活上的後顧之憂,什麼前途啊,地位呀,那是以後的事情。常有良的老師劉誌文在拿到師專的錄取通知書時說了一句很經典的話:“毛主席當初還是長沙師範畢業的呢,還不是領導全中國。”連劉誌文都有那樣的雄心壯誌,自認為比劉誌文智商高、比劉誌文經曆的磨難多的常有良更應該有這樣的膽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