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門敞開
寫作夢工場
作者:何羲和
常常聽到這樣一句話:“你不了解我,你們都不了解我!”但請捫心自問,你是否把自己的心門敞開了?要想別人了解自己,首先得把心門敞開。隻有敞開心扉,才不會封閉自我,才能尋找知己,豐富情感,進而促進社會文明的進步。
《聖經》雲:“我是誰?我從哪裏來?我到哪裏去?”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活著的意義,在生活的萬花筒中,我們尋找自我,尋找自己的生活。正如古希臘阿波羅神廟上有句銘文:“人啊,認識你自己。”
劉震雲的小說《一句頂一萬句》就探討了這樣一個問題。《一句頂一萬句》,它隱喻了主人公楊百順和牛愛國一生的處境與命運:與所有的人都“說不著”。雖然身邊的人很多,換了一茬又一茬,卻總是碰壁;非常想與他人溝通,但總被欺瞞和捉弄。不過,他們終究還是走出了不同的人生軌跡,楊百順最終完成了“出走”,而牛愛國則完成“尋根”或“歸來”的命題。
“朋友多了好辦事。”什麼才是真正的朋友?在《一句頂一萬句》中,“老楊對人說起朋友,第一個說起的是馬家莊趕大車的老馬;可老馬背後說起朋友,一次也沒提到過楊家莊賣豆腐也賣涼粉的老楊。”這樣看來,老馬和老楊顯然不是真朋友。朋友,就是要說得上話,觸及心靈,提供溫暖的人。而人這一輩子,又能遇到幾個真正和自己說得上話的人呢?如果能找到一個互訴衷腸、說盡心中喜怒哀樂的,即使跨過千山萬水,或許也是值得的!把門敞開。或輕鬆述說,或相鄰而坐,或靜默無語,或低眉哀歎,但仍然覺得內心溫暖充實……
但在某個層麵上,你至少也可以作為一名先驅者。就像魯迅小說《藥》中的夏瑜,即使身處囹圄,還不時向人宣揚:“這大清的天下是我們大家的。”為喚醒民眾,敞開心扉,雖遭牢頭阿義毒打,仍無怨無悔。我想,作為民主革命的先驅者的夏瑜,是受人敬仰的。而晚清維新派代表譚嗣同變法失敗後,寧可被處死,也不逃亡。一句“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總讓人心潮澎湃;就義前的“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詩句,更讓人肅然起敬……正是這些先驅者,將一扇扇心靈之門敞開,才有了社會的進步,文明的傳承!
把門敞開,讓陽光照進來。
評點:何偉
這是一篇議論性散文,作者采用了遞進關係的分論點形式作文:“隻有把門敞開,才能認清自我”,“把門敞開,才能尋找知己,架接友誼的橋梁”,“把門敞開,才有社會的進步,文明的傳承”。文章最大的特色是旁征博引,從生活現象到《聖經》、古希臘神廟銘文,從劉震雲小說到魯迅小說、譚嗣同名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