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則,在人性的左岸右轉

寫作夢工場

作者:牛冬曉

他是全美通緝的要犯,是社會法製的公敵,但麵對火場中的孩子,卻奮不顧身地兩次衝進烈火吞噬的大樓,不惜身份暴露。逃犯,抑或英雄?當規則遭遇人性,人們究竟該何去何從?

當標榜法製與規則的時代車輪滾滾而過,多少人已然淪為它的奴隸。循規蹈矩、生搬硬套,無數隻眼睛盯著社會風尚與規則,極有規律地織出了這個世界的陰差陽錯。隱沒在人群中,靜靜地守著自己的角落,內心的空虛,真正需要的不是白紙黑字的條律,而是麵對規則與人性那發自內心深處的思索。“用沾染罪惡的靈魂去拯救四個鮮活無辜的生命”,一個朝不慮夕的通緝犯,在這個規則化的世界用不羈的行為給囿於規則的麻木靈魂敲響了厚重的心鍾。

何必矛盾?何必躑躅?人性的河流汩汩流動,歡快明淨而富有生機;規則的道路平整筆直,似神聖莊嚴不可侵犯。遊走於二者之間,也許不免惋惜左側的旖旎與右側的自由。果真如此,何不讓規則與人性接壤,在人性的左岸讓規則右轉,融為一體後讓生命走得更為愜意?

生活在當下,規則越來越多,而人性的光芒卻越來越黯淡。是沉默的規則讓人性也隨之沉默,還是處在“遵守規則”的社會氣氛中讓人窒息?

當人性與愛籠罩著威嚴的規則,戒備森嚴的內心便不再敞開,而本真的善念也在顫抖著挑戰這個殘酷的世界。也許,當梁思成為保存史跡而圈下神戶與奈良時,我們應該感到欣慰:曆史的仇恨、心中的痛無法自私地毀滅文化的留傳。

凜然的規則中可以閃爍人性的光芒,人性的拷問中彰顯規則的尊嚴,這無疑是一個不容置疑的命題。將規則與人性恰到好處地結合,哪怕社會布滿高壓線,哪怕人性躲匿無處綻放,哪怕是在這個崇尚墨守與機械的時代。

感謝讓規則在人性的左岸右轉的萊亞,讓我們感悟到無論在哪個時代,人性與規則看似相隔甚遠實則相輔相承,讓我們相信橫豎分明的社會依舊留有綻放人性的空間。

規則,在人性的左岸右轉,這是永恒不變的期待。

評點:鄭文龍

本文由一則通緝犯不惜暴露身份勇於援救遇險少兒的故事展開,主要討論的是作為眾所公認的價值評判標準和社會行為模式的“規則”與具有向善慕義情感本能的“人性”之間的矛盾、衝突及協調。文章試圖通過以抒情、詩化等感性敘述的方式來完成所謂“規則”與“人性”之間相互關係的論證,然而此種處理方式不僅沒有將理應緊湊的論證精細化,反而造成了文章的種種艱澀。就構成標題與主題的幾個概念而言,“規則”、“人性”涵蓋無涯,“左岸”、“右轉”語焉不詳。在如此籠統的概念下論證,由於無法把握住所要論述的主題與實質,文章隻能以貌似華麗實則空洞無物的語段鋪排代替邏輯嚴整的議論分析。其最終的表達效果則是除去偶有部分引用事實清晰外,整體文意晦澀不明、表達不清。出現以上現象的原因在於作者選取了並不擅長的話題,對所論在概念的理解上出現偏差。更根本的解決之道則在於提高理性分析能力,畢竟在作文中要首先做到言之有物、邏輯清晰,其次方是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