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現代詩歌閱讀解題策略及演練
作文導讀
作者:李傳鵬
【專題闡釋】
詩歌以升華的激情,凝練的語言,靈動的意境,吸引著每一個熱愛生命的人。新版《語文課程標準》也提出:“閱讀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係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現代詩歌賞析題在中考中應運而生。縱觀2013年全國各省市中考語文試卷,我們發現較淺易的、有定評的現當代詩歌開始走進考卷。具體說來,就是以抒情詩、哲理詩或內涵深厚的詩為主,設題多趨向於詩歌的內容和形式,命題範圍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⑴注意把握現代詩歌朗讀的節奏、語調、重音等。⑵對現代詩歌重點句的理解與品析。⑶詩歌中表現手法的運用,把握詩歌中某些形象的象征意義。⑷理解詩歌的主旨,評價作品的思想內涵。⑤體驗作品中的情景和形象,從而達到情感上的共鳴。
【中考回放】
例1.(2013年湖南省衡陽市附加題)閱讀弗羅斯特的《未選擇的路》完成後麵的題目。
為選擇的路
●弗羅斯特
黃色的樹林裏分出兩條路/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佇立/我向著一條路極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叢林深處/ 但我卻選了另外一條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顯得更誘人/更美麗/雖然在這兩條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雖然那天清晨落葉滿地/兩條路都未經腳印汙染。
啊,留下一條路等改日再見/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恐怕我難以再返回/也許多少年後在某個地方/我將輕聲歎息將往事回顧/一片樹林裏分出兩條路——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從此決定了我的一生的道路。
1.結合句子的內容解釋第一節中兩個加點的詞。
①涉足:_______________ ②萋萋: ____________
2.詩歌中的“路”象征了什麼?
3.你怎樣理解這首詩的主題?
【解析】本題考查了考生對現代詩歌閱讀理解能力。1題考查了詞語解釋能力,做好本題考生一定分析該詞語前後語境,選擇恰當意思解釋即可。2題考查了考生對文章題目中的“路”的理解,做好本題需要考生仔細閱讀詩歌,深入理解詩歌的寫作背景以及作者的寫作時的思想感情,這裏的“路”運用了象征的手法,不是指自然界的路,而是象征了人生之路。3題考查了對本詩主題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題可以從以下著手:⑴從詩歌背景入手。深入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經曆及作品的時代背景,從而為主題找尋社會生活的依托。⑵標題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標題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內容,有的標題揭示了作品的線索,有的標題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調。⑶從詩歌的感情色彩入手。體味寫景的詞句的冷暖色調,進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歡快欣喜,還是憂愁悲傷等。
參考答案:1.①涉足:指進入某種生活環境或生活範圍②萋萋:形容草長得茂盛的樣子。2.“路”象征著人生的選擇3.提示:詩人通過敘述對森林中兩條路的選擇,說明了在人生道路上有許多重大的選擇,一旦確定了要走的道路,就會決定一生的命運。(意思相同即可)
例2.(2013年貴州省貴陽市)閱讀上麵詩歌,請從文學欣賞的一兩個角度進行賞析。
青春寄語
●佚名
孩子,你們的眼眸裏
青春在嘩嘩作響
流向那等待開墾的時光
這是你們的早晨
黎明的歌聲多麼嘹亮
希望棲息在陽光的肩膀上
你們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