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
牧師、理發師與唐吉訶德談論後者的病
根據熙德?阿默德?貝南黑利在本書第二部與描述唐吉訶德第三次漫遊時說,牧師和理發師已有近整整一個月沒有去拜訪唐吉訶德,恐怕惹得他緬懷舊事。但他們還是經常去看望他的甥女與管家婆,叮囑她們要無微不至地照顧他,給他吃清心補腦的食品,因為他的不適很可能就是源於此處。她們回答說已這麼辦了,以後還一定會照此辦理——尤其是據她們觀察,他有時也似乎神智清醒。這消息使牧師和理發師十分高興。這部極其重要、且又同樣精確的史書之第一部的最後一章,曾記載他倆用牛車將著了魔的唐吉訶德送回家,他們認定他的康複是這一創舉的結果。
於是,他們決定去看望他,親自驗證他的康複程度何如,因為他們曾認為他是不可能康複的。他倆還一致同意隻字不提遊俠騎士,免得他傷口初好,嫩肉受不起磕碰。簡言之,他倆去看他了,見他身穿綠羊毛背心,頭戴托雷都產的紅帽,坐在床上,幹瘦得像一具道地的木乃伊。他非常客氣地接待他們,他倆問及他的身體情況,他詳細介紹了一番,說得頭頭是道,條理清晰。東扯西拉了一會兒,話題最終落到了時事與政局上:抨擊或改進弊端,改革或根除習俗,建立新法律,等等,儼然以當代的政論家、立法家李庫爾果或索隆自居。到最後,他們把國家整個兒更新改型了,把它錘煉得與其原來麵目迥然不同。唐吉訶德闡述每個論題時都有條不紊,這使兩位造訪者深信不疑:他已恢複神智。
發這些宏論時,他的甥女和管家婆都在場,聽到他理解得天衣無縫,妙論橫生,覺得上天如此福佑主人,她們難報大恩。不過牧師對他這奇異的康複茫然不解,決定要試試唐吉訶德是否完全康複。他原來是決心不涉及騎士話題的,現在認為可以改變這決心了。於是,他開始和他大談新聞,其中包括:宮中已得到可靠報告,土耳其人正結集大軍壓境,風暴將落在何處,不得而知;如同以往幾乎每年都發生的,上帝的所有信徒都惶惶不可終日。國王為保證安全,已在西西裏和那不勒斯沿岸和馬其他島設防。唐吉訶德說:國王陛下及時布防國土,其姿態像一位極其謹慎的鬥士,因為這種防範可防備敵人的突襲。不過如果聽聽我對此事的意見,我倒建議做另一種準備,這是國王陛下眼下不大可能想出來的。上帝保佑你吧,可憐的唐吉訶德(牧師聽到此話,心中暗想),恐怕你現在是瘋到頂,蠢到底了。當時,理發師也有與牧師完全相同的想法,他敦促唐吉訶德把自己的宏偉計劃告訴他倆。他說:
“誰知道呢?給國王出謀劃策的多著哩,都不著邊際,你的妙計也許僅僅隻是其中之一罷了。”
“不,我的好剃頭先生,”唐吉訶德回答道。“我的計策決非不著邊際,而是非常實用。”
“我的話決無惡意,先生,”理發師說。“不過我們總是發現:獻給國王的計謀,要麼是幾乎都不實用,要麼是非分之想,要麼就是可能對國王陛下和國家有害。”
唐吉訶德說:“可我的計策既非實施無門,也不是異想天開。決不是。它經過最徹底的權衡,最簡便易行,任誰也提不出來。”
牧師說:“扯了半天,您還沒告訴我們哩,先生。”
“坦率地講,”唐吉訶德答道:“現在在這裏給你們說了,明天就傳到樞密院某大臣的耳朵裏,然後眼看著自己發明的成果被別人奪走,我可會追悔莫及。
理發師說:“我當著上帝的麵發誓,決不泄露,無論是對國王、皇後、大臣、小卒,還有騎士,或是凡夫俗子。這個誓詞我是從《神父傳》裏學來的。在該書的序曲裏他向國王立下此誓,而正是這位國王搶走了他一百個杜布倫金幣,還搶走了他那頭能走會錿的騾子。”
“這個故事我沒聽過,”唐吉訶德說。“但我有理由相信此誓,因為我深知理發師先生是個老實人。”
“即使他不老實,”牧師說,“我也可在此事上為他擔保,保證他不會泄漏。”
唐吉訶德問道:“誰又為你作保呢,牧師先生?”
“我的職業,”牧師答道。“我的職業就決定我保密。”
“上帝呀!”唐吉訶德大叫一聲,“國王陛下還需費什麼神?他隻要發一個告示,通知散在全國各處的所有騎士於某日在京城相聚。就算是隻來了六個人,他們之中可能就會有一位,他即使是單槍匹馬也能夠消滅土耳其的全部軍隊。請注意我的話,先生們,請聽我講。一位騎士消滅二十萬軍隊,你以為是件新鮮事嗎?容易得很啦,就像是二十萬人聚在一起隻有一個脖子,或是二十萬人都像是杏仁糕做的。你們知道,記載這種奇事的史書可是多不勝數哩!要是赫赫威名的唐貝利阿尼斯還活著,向我尋仇(因為我嫉恨的隻有他一人),或是阿馬迪斯?台?高爾家族亙綿不斷的子孫中有某位騎士在場,與這些土耳其人相遇,那景象將何等壯觀!然而,我希望上帝會憫恤他的信徒,他一定會派人來,一些人即使不如以前的那麼所向無敵,至少在勇氣上也會旗鼓相當。上帝理解我意,我不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