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日本留學手冊(四)(2 / 3)

⊙注意海嘯。連續發生地震時,不管震級大小,都容易引起海嘯,因此絕對不能靠近海岸。如地震發生時在海岸附近,要往高處避難。

(4)放射線(核輻射)

如果有核輻射等消息時,建議大家不要恐慌,冷靜麵對。盡可能不要外出,通過網絡等媒體收集信息,關注中國大使館的主頁信息。如果外出請注意不要裸露皮膚,穿上長袖衣褲,帶上口罩、手套、眼鏡,回到室內應將外罩衣物卷起單獨放置,並充分清洗可能暴露過的身體部位。準備好手機和充電器、收音機、瓶裝水(或在自家浴缸裝滿水)、雨衣、雨傘、防寒衣服、口罩、塑料袋、現鈔等。

信息谘詢

1.法律谘詢

因日本的法律與其他國家的法律間存在著許多不同點,因此當您遇到難題時,請向中國駐日本使館或者領事館詢問。很多律師協會也以外國人為對象提供免費的法律谘詢。在規定的時間有懂英語的職員值班,並且可以申請安排翻譯。一般大學或市(區)役所都設置有相談機構,遇到法律疑難問題是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設施。

各都道府縣設有日本律師聯合會的法律谘詢中心。有些地方為不會日語的外國人提供外語的谘詢,不過還是跟日本友人或懂日語的朋友一起去為好。

⊙全國的律師聯合會一覽

http://www.nichibenren.or.jp/bengoshikai.html

⊙日本律師聯合會的網頁

http://www.nichibenren.or.jp/cn/index.html

2.醫療谘詢

很多醫院或診所都設有醫療谘詢相談室,市(區)役所都有相應的保健中心。遇到疾病等疑難問題時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設施。

全日本留學人員友好聯誼會設置有健康谘詢委員會,免費接受大家的健康谘詢。

(1)地方自治體的谘詢窗口

在市、區等地方政府專為市民及區民設有谘詢窗口。最近也有很多地方設有專為外國人的谘詢窗口,有的地區也舉辦有和外國人的交流會及由誌願者提供免費的日本語講座等活躍的活動。地方政府的谘詢窗口因為不隻是以學生為對象的關係,有關學生特有的升學谘詢等問題,在民間的留學生谘詢窗口或許可以得到比較適當的建議。在行政方麵、生活方麵的疑問點請向市、區政府詢問。

(2)在生活中遇到煩惱時

離開祖國生活,難免碰到種種心理上的煩惱。這個時候不要一個人煩,請試著輕鬆地打電話。

⊙日本全國範圍的電話谘詢“生命熱線”

電話:(03) 3263-6165

http://www.inochinodenwa.or.jp/03-denwa.html

⊙通過電話提供免費情報的機構

Japan Hotline(日本熱線)03-3586-0110

時間:周一~周五 10:00~16:00

使用語言:日語或英語

內容:關於日本的文化習俗,醫療教育等方麵的問題,或者其他想要了解的問題。

附錄

在日留學人員預防性領事保護指南

日本是世界上治安較好的國家之一。但近年來也出現一些日本獨有的犯罪事件,廣大留學生還是應該加強警惕和注意。

以下列舉一些常見的治安問題和應對措施。

1.要求存款、付費的詐騙

這也是日本比較常見的犯罪方式之一,是指通過電話、明信片、文件等欺騙當事人,要求當事人到銀行向指定的賬戶存款、付費的犯罪行為。

主要的對應和預防方法如下:

⊙對於大額和急切的存款要求保持警惕。

⊙對於宣稱電話號碼、信箱變化了的來電,一定要通過其他手段確認自己的朋友是否真的變更了號碼和信箱。

⊙如果接到電話中說“是我是我”時,一定要確認對方的姓名。

⊙拒收自己不知道的要求存款的各種郵件。

這裏僅列出了一些主要的防止方法,隨著犯罪手段的不斷加強,一定要加強警惕。

2.點擊詐騙

這也是日本比較常見的犯罪方式之一,是指一些成人網站、交友網站會隨意發出一些電子郵件,如果不小心單擊了上麵記載的URL地址,就會出現“謝謝您入會”之類的言語,並且不斷會有郵件發到自己的信箱,宣稱已經簽約,要支付多少費用的犯罪行為。

一般主要對應和預防方法如下:

在這些郵件中都會宣稱掌握了IP地址,或者手機的“個體識別號碼”,可以通過這些線索找到本人,事實上除非提供寬帶服務的廠商或者手機公司出現問題,犯罪分子是不能通過這些東西,特定到每個人的。而寬帶服務商和手機公司在正常情況下也是絕對不會出現泄露個人信息問題的。而且根據日本的法律規定,這種單擊簽約的方式本身就是違法的,是無效的。因此如果遇到了這種問題,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無視,不管這些郵件,即使郵件中有威脅、恐嚇的語言也一律予以無視。如果自己還是擔心,也可以到附近的消費者中心進行商談。

當然防止這類犯罪的最好方法就是無視那些身份不明的郵件,不惹禍上身。

3.失蹤案

所謂的“失蹤”,主要係當事人因學習或工作不順、心情不好或一時貪玩等原因不願與家人聯係。應對方法如下:

⊙常給家裏打個電話。

⊙在發生重大安全事件後及時向家裏報平安。

⊙向家人提供詳細個人信息,包括護照號碼、何時來日、學校和所學專業、學校聯係方式、所在院係電話電郵等聯係方式,在日住址、聯係方式等,以及1~2名朋友的聯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