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老袁家的兩個兒子(1 / 2)

漢末時代的四世三公不僅僅隻有汝陽袁家一家,還有弘農楊家同樣是四世三公。

僅僅漢末便有兩家,整個漢朝時代那又有多少?往前追溯的話更是不勝枚舉,但問題來了,為何偏偏袁紹、袁術這個四世三公出名呢?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羅大忽悠的原因,畢竟《三國演義》作為中國的四大名著,實在是深入人心,想不知道都難,但同樣在《三國演義》中濃墨重彩的楊家怎麼沒有提四世三公呢?是羅大忽悠忘了?答案很明顯不是。

那麼袁家之所以出名,絕大多數的原因不在袁家的祖輩身上,卻偏偏在袁家兩個兒子身上,一個是坐擁四州之地卻敗給了曹操的袁紹,另一個則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稱帝的袁術,出身名門,卻各有各的奇葩。

很可能在一些懂曆史的人眼裏,是袁家四世三公成就了袁紹、袁術,但是在大部分隻懂皮毛曆史的人眼裏,卻是隻認得袁紹、袁術,不知道什麼四世三公,反而在他們眼裏,是這兩朵奇葩將袁家的四世三公,深入了人心。

袁紹乃是袁逢的長子,不過卻是庶出,袁術是袁逢的次子,不過卻是嫡出,別看都是袁逢的兒子,但正妻生出來的和小妾生出來的,身份地位差別很大,袁術就經常罵袁紹是小妾生的,明裏暗裏瞅袁紹不順眼。

但是袁紹是老大,而且又深的袁逢的喜歡,這兩點足以彌補庶出這個缺陷,所以在袁家,袁紹和袁術的勢力可以說是平分秋色,不相上下。

但是袁紹這個人的權術比起袁術來說強上了太多不止,所以在漢末亂世這個時代,真正有能力的人,還是願意依附在靠本事吃飯,有實力的人手底下做事,雖然袁紹、袁術都有實力,但袁紹的本事強過袁術,所以投奔袁紹的人比起袁術,多出不知幾許,這一點讓袁術鬱悶了很長時間,可能到死都沒有想清楚原因。

對於袁紹,十八路諸侯伐董,可謂是他的成名戰,畢竟他是盟主,而袁術不過是個總調度的角色,雖然也是軍需要職,但很明顯不如盟主厲害。

這一戰到了此時,終於是打到了雒陽城,袁紹、袁術麵對殘敗的雒陽,已經東城門上高掛的袁家屍首,哭了個昏天黑地,看的一幹將士都想流淚了。

沒辦法,做戲也得是全套的,畢竟漢末這個時候是孝廉製,名聲是硬通貨,比五銖錢厲害多了。

等哭完了家人,諸侯們齊聚的時候,又是一陣推杯換盞,吹牛打屁,什麼死不死人的,跟他袁紹、袁術有半毛錢關係?天下死的人多了去了,還能天天感傷,要不要活了?

酒席散了之後,老袁家的兩個兒子坐在一起開始盤算這一仗的得失,聲勢肯定是造出去了,隻是沒有想到,董卓竟然擁有雍州鼎,不得已讓他給跑了,否則一旦幹死董卓,所獲得的就不僅僅是名聲那麼簡單了,到那時候,他們袁家絕對的第一大世族,沒有之一。

兩個人表麵上在表示惋惜,但實際上呢,各懷鬼胎!

袁紹在逃離雒陽,途徑並州的時候,在一處古跡中僥幸獲得了一個小鼎,經過反複驗證,袁紹得知,此物乃是並州鼎,但怎麼操縱這個九州鼎,他是一無所知,還沒有來得及研究,就被發小曹操告知要發矯詔,招天下諸侯進京勤王。

對於袁紹而言,這是一個提高名聲的捷徑,他哪能放過,如今天下分崩離析,各大諸侯割據一方,擁兵自重,與其令其慢慢發展下去,不如借各個諸侯的手,絞殺董卓的同時,削弱各個諸侯的實力,他是盟主,不管結局如何,他都賺的缽滿盆滿,傻子才不去,更何況還可以順道打聽一下,這個九州鼎到底該怎麼用。

當饕餮神獸在戰場上發威的時候,袁紹眼珠子都瞪大了,尼瑪,這就是九州鼎的實力嗎?太不可思議了,一個雍州鼎便能如此,集齊九州鼎該會怎樣呢?

袁紹眼都綠了,連董卓都能破解九州鼎的秘密,他還不能嗎?

必須趕緊派人刺探情報了。

袁紹想得到董卓手裏的雍州鼎,但又對饕餮神力忌憚,加之強橫的呂布護駕在旁,他還是決定先破解了並州鼎的秘密之後,再行討董。

袁術和袁紹基本上在同一時間離開雒陽的,袁術更是放棄後將軍的職位,在接近自己老家的時候,他發現了豫州鼎,豫州乃是黃巾爆發的核心區域,所以袁術很快了解到了九州鼎的秘密,並且利用《太平清領書》中的禦龍法訣,成功化身成為了神獸嘲風。

嘲風!

同屬於龍神九子之一,實力強橫。

但很遺憾的,袁術連一息都沒有堅持下來便將體內真元全部耗盡,他思前想後,肯定是《太平清領書》沒有齊全,否則一定能徹底駕馭嘲風神力,於是乎他派人滿世界找關於《太平清領書》的情報,不惜重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