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一進教室就安靜了下來,等老師來上課。”
這樣的仿寫,既讓學生學習了課文的語言特點,規範其語言表達,又發展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豐富了課文的內容,使課文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有機聯係起來,提升了寫話能力。
2. 仿寫兒童詩。兒童詩以其節奏歡快,語言琅琅上口,生活氣息濃厚,深受低年級學生的喜愛。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充分挖掘其資源,讓學生仿寫,繼而使學生創造出自己的兒童詩。學了《鄉下孩子》一文,我讓學生聯係自己的生活,仿寫《城裏孩子》。我說:鄉下孩子真勤勞,真能幹呀!我們作為城裏的孩子,會做些什麼事呢?學生思維的閘門一下子被打開了,徐聖棋同學是這樣寫的:
踩一塊活力板,能滑出帥氣的姿勢;/玩一個溜溜球,能拉出精彩的花樣。/下一盤圍棋,提高了我的棋藝;/讀一本好書,增長了我的知識。
同學們大膽地想象,截取生活中的畫麵將其彙寫成自己的詩,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深深地打動了自己。隻有這樣,學生的創新潛能才能破土而出,語文課才能散發出濃鬱的生命氣息。
3. 移花接木,介紹多彩生活。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發揮課文的範本作用,讓學生借助課文的語言,借助課文的表達方式,“移花接木”仿寫自己的生活。學了《春筍》和《春到梅花山》,讓學生仿照描寫春筍和梅花的方法來寫小草和桃花:“一聲春雷,喚醒了小草。他們衝破泥土,掀翻石塊,一棵一棵從地裏冒出來。”“滿樹的紅色桃花競相開放,盛開的桃花你挨著我,我挨著你,像藍天下的片片彩雲。那一朵一朵白色的桃花,晶瑩透亮,散發出淡淡的清香……”通過仿寫,學生能更快地掌握寫話的一些方法,他們讀讀說說、學學用用,不僅內化了文本,而且體驗到了學以致用的樂趣。
四、 編寫童話,發揮想象
低年級學生酷愛童話故事。在教學中,我嚐試讓學生自己聯係課文編寫童話故事,使學生適當“跳一跳”,也能摘到“果子”,體驗其中的樂趣。
1. 續編童話。不少課文結尾很含蓄,常常會使人覺得意猶未盡,好像故事還沒有結束,讓人浮想聯翩。這時,教師應該因勢利導,讓學生大膽地去想象故事發展下去的結果應該是什麼樣的,進行新奇大膽的設想,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如教了《狼和小羊》一課後,我讓學生續編《狼和小羊》之後的故事。我這樣引導學生:麵對凶惡殘暴的大灰狼,小羊的結局是怎樣的呢?有沒有成為大灰狼的美餐呢?假如你很同情這隻小羊,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新編一個小羊戰勝惡狼的故事。這樣,學生那顆保護弱小的同情心一下子被激發出來了,寫出的文章是那樣的精彩,超出了我的想象。
2. 改編童話。除了續寫童話故事,我還鼓勵學生換個思路對故事進行改編,培養他們的求異思維。學了《烏鴉喝水》的故事後,我問學生:如果你是烏鴉,在這種情況下,還會有什麼方法喝到水呢?讓學生對這個故事進行創造性的改編。一位學生寫道:“……烏鴉看見附近有一塊麥田,靈機一動,馬上想出辦法來了。烏鴉立刻飛過去,用嘴叼了一根長長的麥稈回來,把麥稈的兩頭啄斷,一頭插進瓶子裏,另一頭用嘴一吸,水就慢慢地流入烏鴉的嘴裏了。烏鴉就這樣喝到水了。”在給童話故事的續編、改編中,學生們富有個性的感情和想象力得以激發。在五彩斑斕的童話世界中,這些充滿靈性的小天使會煽動自己的翅膀自由地飛翔。
(作者單位:靖江外國語學校城南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