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內容(2 / 2)

風雷,君子感威令也。

野燒,兵革昏亂也。

贈隱者,君子避世也。

已上四十七門,略舉大綱也。

論物象是詩家之作用造化之中,一物一象,皆察而用之,比君臣之化。君臣之化,天地同機,比而用之,得不宜乎。

論引古證用物象四時物象節候者,詩家之血脈也。比諷君臣之化深。《毛詩》曰:“殷其雷,在南山之陽。”雷,比教令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此賢人他適之比也。陶潛《詠貧士詩》:“萬族各有托,孤雲獨無依。”以孤雲比貧士也。以上例多,不能廣引,作者可三隅反也。

論總例物象天地、日月、夫婦君臣也,明暗以體判用。鍾聲,國中用武,變此正聲也。石磬,賢人聲價變,忠臣欲死矣。琴瑟,賢人誌氣也,又比廉能聲價也。九衢、道路,此喻皇道也。笙簫、管笛,男女思時會,變國正聲也。同誌、知己、故人、鄉友、友人,皆比賢人,亦比君臣也。

舟楫、橋梁,比上宰,又比攜進之人,亦皇道通達也。

馨香,此喻君子佳譽也。

蘭蕙,此喻有德才藝之士也。

金玉、珍珠、寶玉、玫瑰,此喻仁義光華也。

飄風、苦雨、霜雹、波濤,此比國令,又比佞臣也。

水深、石磴、石逕、怪石,比喻小人當路也。

幽石、好石,此喻君子之誌也。

岩嶺、崗樹、巢木、孤峰、高峰,此喻賢臣位也。

山影、山色、山光,此喻君子之德也。

亂峰、亂、寒、翳、碧?擻髫嫉彌疽病?

黃、黃霧,此喻兵革也。

白、孤、孤煙,此喻賢人也。

澗、穀?擻饗腿嗽諞耙病?

?啊色、?擻饗腿瞬乓找病?

煙浪、野燒、重霧,此喻兵革也。

江湖,此喻國也,清澄為明,混濁為暗也。

荊棘,蜂蝶,此喻小人也。

池井、寺院、宮觀,此乃喻國位也。

樓台、殿閣,此喻君臣名位,消息而用之也。

紅塵、驚埃、塵世,此喻兵革亂世也。

故鄉、故園、家山、鄉關,此蘇廊廟也。

鬆竹、檜柏,此賢人誌義也。

鬆聲、竹韻,此喻賢人聲償也。

鬆陰、竹陰,此喻賢人德蔭也。

岩鬆、溪竹,此喻賢人在野也。

鷺、鶴、鸞、雞,此喻君子也。

百草、苔、莎,此喻百姓眾多也。

百鳥,取貴賤,比君子、小人也。

鴛鴻,比朝列也。

泉聲、溪聲,此賢人清高之舉也。

他山、他林、鄉國,比外國也。

筆硯、竹竿、桂楫、槳、棹、櫓,比君子籌策也。

黃葉、落葉、敗葉,比小人也。

燈、孤燈,比賢人在亂,而其道明也。

積陰、凍雪,比陰謀事起也。

片、晴靄、殘霧、殘霞,此比佞臣也。

木落,比君子道清也。

竹杖、藜杖,比賢人籌策也。

猿吟,比君子失誌也。

論總顯大意大意,謂一篇之意。如皇甫冉送人詩:“淮海風濤起,江關幽思長。”此一聯見國中兵革、威令並起。“同悲鵲透樹,獨作脂隨陽。”此見賢臣共悲忠臣,君恩不及。“山晚雲和雪,門寒月照霜。”此見恩及小人。“由來濯纓處,漁父愛瀟湘。”此見賢人見幾而退。李嘉《和苗員外雨夜伴直》:“宿雨南宮夜,仙郎伴直時。”此見亂世臣節也。“漏長丹鳳闕,秋冷白雲司。”此見君臣亂暗之甚。“螢影侵階亂,鴻聲出塞遲。”此見小人道長,侵君子之位。“蕭條吏人散,小謝有新詩。”此見佞臣已退,賢人進逆耳之言。李端詩:“盤雲雙鶴下,隔水一蟬嗚。”此賢人趨進兆也。下一句郎韋金部在他國,孤進失期,乃招之也。“古道黃花發,青蒸赤燒生。”此見他國君子道消,正風移敗,兵革並起。“茂陵雖有病,猶得伴君行。”此見前國賢人,雖未遂大誌,尤喜無兵革。以上三篇,略而列之,用顯大意。

論裁體升降詩體若人之有身,人生世間,稟一元相而成體,中間或風姿峭拔,蓋人倫之難。體以象顯。顏延年詩:“庭昏見野陰,山明望鬆雪。”鮑明遠詩:“騰沙鬱黃霧,飛浪揚白鷗。”此以象見體也。

以上一十五門,不可妄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