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大炮俱樂部(1 / 3)

馬裏蘭中部地區的巴爾的摩城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新成立了一個俱樂部,盡人皆知,美國那幫船東、商人和機械師身上的軍事才能是怎樣發展起來的。許多平凡的商人,從未踏進西點校門,卻從櫃台老板搖身一變成為軍官。不久之後,他們在戰略戰術上的造詣不遜於任何地方的軍官們,而且憑著雄厚的財力、軍力和人力屢打勝仗。

但是在彈道學上,美國人超過了歐洲人,他們的武器並非完美,但是超大的體積與超遠的射程足夠超越其他武器。平射、俯射、直射、斜射、縱射、反射等等這些方麵,英國人、法國人、普魯士人做得非常好。但是如果拿他們的榴彈炮、迫擊炮、大炮與美國的大炮相比的話,簡直就是小兒科。

這也沒什麼好奇怪的。就像意大利人天生就對音樂敏感、德國人生來就對玄學感興趣一樣,而美國人,工程師的職業就是特意為他們這些世界上的首批機械師準備的。因此,他們的天賦被成功地運用到了彈道科學上。這些巨型大炮比不上縫紉機那麼有用,但也同樣受到人們的追捧。帕羅特、道格林和羅德曼等人的傑出作品被人們所熟知。而在美國人麵前,歐洲的大炮,例如“阿姆斯特龍”、“巴利賽”和博利厄的“特勒德”等根本不能與他們的大炮相提並論。

所以,炮兵們在那場轟動一時的南北戰爭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美國的各種報紙瘋狂地吹捧他們的傑作,導致那些街頭小販和目光短淺的平民百姓也一個個夜以繼日地絞盡腦汁,暗中盤算著一些超出現實的彈道軌跡。

如果,一個美國人有了新想法,他會馬上找一個能支持他新想法的另一個美國人。一旦找到了兩個人,他們就會成立一個三人小組,選出一個頭兒和兩個助理。而湊足了四人,他們就擁有了一個檔案保管員,然後運作一個辦公室。如果很幸運的話共有五人,那麼就可以召開一個全體會議,俱樂部由此誕生了。巴爾的摩城的俱樂部就是這樣建立的。大炮俱樂部(書麵語:“火炮俱樂部”)的核心成員。第一個發明新型大炮的人與第一個鑄造這門大炮的人和第一個給這門大炮打炮眼的人相互協作。一個月之後,這個新鮮出爐的俱樂部已經擁有一千八百三十三位正式會員和三萬零五百七十五位通訊會員。

若想加入此俱樂部,一個不可缺少的條件就是,必須已經發明或至少改造過一門大炮。假如並沒有改良過大炮,那麼發明其它的任何一種武器也行。總之,那些發明各種手槍的人愛到人們的推崇。在任何時候,發明大炮的人都受到了無比的尊重。

再說得清楚一些,就是將萬有引力定律成功運用到了人們的精神世界裏。

不難預料,隨著大炮俱樂部成立,美國將他們的天賦發揮到了極限,並帶來了難以預料的後果。體積巨大,射程超遠,而且具有超強殺傷力的大炮在戰場上甚至將無辜的平民炸成了碎片。

所有的發明將歐洲的裝備徹底淘汰了。下麵我們用更具說服力的數字,做出更清晰的評判。

在戰爭相對“美好”時代,一個三十八磅的炮彈,就可以撂倒三百英尺之外的三十六匹馬和六十八個人。那僅僅是炮彈技術的萌芽期。從此以後,對於炮彈的研究及改良也日趨完善。比如裝備羅德曼大炮的炮彈是有半噸重(五百公斤),在七英裏遠(一英裏等於一千六百零九米三十一厘米。那麼七英裏約合三法裏)它所產生的成功就能輕易摧毀一百五十匹馬和三百個人。大炮俱樂部甚至想為了驗證其炮彈的威力,來做一次實地驗證。但是,即使那些馬很樂意成為實驗的犧牲品,可願意成為碎片的人並不好找。

確切地講,這些炮彈每一次發射,其所產生的殺傷力足以使士兵們粉身碎骨。1758年,一顆著名的“庫特羅斯”炮彈使二十五個人喪失了戰鬥力。1758年又一顆炮彈在索爾多夫,一下子炸死了四十個步兵。還有,在1742年,奧地利的“凱塞爾多爾夫”大炮,每發一炮就可以使七十個敵人喪命。與上文提到的炮彈相比,這能說明什麼呢?那些決定戰爭命運的讓無數士兵喪命的大炮又能說明什麼呢?在南北戰爭期間其他的炮彈我們見得多了!在葛底斯堡戰役中,一門滑膛炮發射的一枚錐形炮彈使一百七十三個南部合眾國士兵喪命。而在波托馬克渡口,一發“羅德曼”炮彈把兩百一十五個南部士兵送到了天堂。更加不得不提的是,俱樂部常任秘書和榮譽會員J.T.馬斯頓發明了一種殺傷力更強、威力更大,絕妙無比的迫擊炮,在試炮時就使三百三十七個人瞬間之內去了更美好的世界,——“轟”,一聲巨響,萬物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