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在宇宙混沌時期,一位眼光非常銳利的觀察家,必然會發現空間充斥著無數原子。但是幾個世紀下來,引力定律出現了,而直到那時,遊離著的原子依舊受著引力定律的影響。那些原子在親和性作用下合成分子,形成了散布在宇宙深處這些模糊的星團。
這些星團立即圍繞它們的中心點旋轉起來。這個中心也逐漸凝聚並開始旋轉。另外,根據千古不變的力學定律,隨著分子凝聚體積開始減小,旋轉速度也越來越快,在這兩個作用的持續影響下,一個中心星團誕生了。
仔細觀察,科學家就能看到星團其他分子也和中心星團一樣,在加速的旋轉運動作用下,形成無數的星星並圍繞著中心星團轉動。這樣就形成了星雲。據天文學家統計,目前將近有五千個星雲。
而銀河星雲位於其中並包含有一千八百萬顆星星,其中有一顆星成了某一個太陽係的中心。
如果觀察家特別注意這其中的一顆最一般、最黯淡的四等星——也就是稱為“太陽”的那顆星星的話,那麼有關宇宙形成的所有現象就會在他的眼皮底下先後呈現。
當時,太陽並由移動的分子組成處在氣體狀態下,它繞著自己的軸心旋轉,由此使自身達到凝聚。隨著體積的減小,旋轉速度就會越來越快,這樣到了某個時刻,離心力與向心力相比,超過了向心力。
這時,觀察家的眼前就會出現另一種景象:位於赤道表麵的那些分子,就會紛紛飛離出去,同心圈在太陽周圍形成許多類似土星光環的樣子。接著,這一圈的宇宙物質也開始繞著一個中心旋轉,分裂成團霧狀雲,形成了行星。
如果觀察家這時全神貫注觀察這些行星的話,就會完全發現它們和太陽一樣具有相同的運動模式,並產生了一個或多個宇宙物質圈,這就是衛星的起源。
就這樣,從原子到分子,從分子到星團,從星團到星雲,從星雲到主星雲,從主星雲到太陽,從太陽到行星,從行星到衛星,一係列宇宙天體的演變。
太陽似乎迷失在恒星世界裏,不過根據現代科學理論,它總是附屬於銀河係。盡管這個太陽係的中心在太空中顯得如此渺小,可是非常巨大,因為它是地球的一百四十萬倍。從它那裏演變而來的八個行星於創世之初始就圍繞它運轉。它們從近到遠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而且在火星和木星之間還有一個小行星帶,由眾多體積較小的天體組成,也圍繞太陽繞行。
太陽中的這八個行體,有幾個也擁有自己的“仆人”衛星。天王星擁有八個,土星有八個,木星有四個,海王星可能有三個,地球有一個。而這最後一個是太陽係中最微不足道的衛星之一,稱為月球,也就是美國人妄想去征服的衛星。
由於離我們相對較近,這個夜晚的星體和太陽一樣吸引了地球上人們的注意。太陽光十分耀眼,以致注視者不得不低下頭,閉上眼睛。相比之下,月亮則顯得十分溫柔,人們可以任意欣賞它優美的模樣。它看起來溫婉,一點兒也不盛氣淩人,不過有時候也會遮住它的兄弟——光芒四射的阿波羅,可它卻從來沒遮住過它。伊斯蘭教徒早就懂得感謝這位忠實朋友——地球,他們根據它的公轉周期製定了月份。
原始人特別崇拜這位聖潔的女神。腓尼基人叫它阿斯塔特。古埃及人稱它為愛西斯神。古希臘人喜歡拿菲貝的名字來稱呼它,他們用狄安娜女神偷偷看望漂亮的安荻梅恩的神話故事來推斷月蝕的形成。還有,不妨聽聽這些神話,奈梅埃的獅子在來到地球前曾經在月球的原野上馳騁,據普魯塔克引證,一位叫阿傑西納科斯的詩人曾在他的詩句中歌頌月神塞勒涅美麗的光線所勾勒出的溫柔的眼睛,精致的鼻子和迷人的嘴巴。
從神話角度看來,古人對月亮的性格、脾氣似乎了解頗多,但他們中最博學的人對月麵學卻還是一無所知。
然而,早先年代的好幾個天文學家還是發現了它的某些特點,為此現代科學對其加以了證實。亞加狄亞人聲稱他們在地球上居住的時候還沒有月球,塔修斯把月球看做是從太陽上脫離的碎片。亞裏士多德的學生,克萊阿克把它當做一麵能映照海洋的鏡子的光滑。還有一些人認為它是地球散發的一團蒸氣,或者一半是火一半是冰的自轉球體。有幾個科學家,他們雖然沒有精密的光學儀器,但是憑著敏銳的觀察力,猜出了大部分有關月球的很多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