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月球的傳說(2 / 2)

泰勒斯生前發表了他的觀點,認為太陽照亮了月球。薩默斯·阿裏斯塔克對月相做出了真正的解釋。克萊奧瑪爾指出月球是通過反射來獲得發亮的。加勒底人別洛斯發現月球自轉和公轉的周期相等,並由此解釋了為什麼月球總是呈現同一麵。最後,公元前兩世紀,西巴克認識到了月球在其運動中存在某些均差。

這種種猜測對大文學家以後的研究給予了很大的幫助,並且這些猜測都得到了證實。公元2世紀的普陀勒密,公元10世紀的阿拉伯人阿布維法,進一步補充了西巴克的觀點,他們認為均差的產生是由於月球的軌道受到了太陽的能向後,呈現出了波狀的狀態。接著15世紀的哥白尼和16世紀的迪果·布拉赫將月球在宇宙係統和整個天體體係中所起的作用解釋出來。

在那個時期,它的運動規律幾乎是明確的,但是人們很少知道它的物理構造。不過伽利略借助存在月球上的山脈解釋了月球某幾個相位的光現象,他認為這些山脈的平均高度為四千五百托瓦茲。

在他之後,但澤的一位天文學家赫維利把最高高度降為兩千六百托瓦茲。但是他的同行裏西奧利再次將高度提到了七千托瓦茲。

18世紀末,赫顯耳用一架更加精密的望遠鏡將先前提出的高度又大幅度地降低了。他把最高的山脈降低為一千九百托瓦茲,而且山脈的平均高度隻有四百托瓦茲。然而赫顯耳還是錯了,這個問題最後是由施羅特爾、魯維勒、哈雷、納斯密斯、比安基尼、巴斯多爾夫、洛爾曼和克利社伊遜所觀測出來的,特別是比爾和默德雷兩位先生孜孜不倦的研究才得以徹底解決。通過他們,我們今天才能知曉那些神秘的山脈高度。比爾和默德雷兩位先生測量過一千九百零五座山脈的高度,其中六座超過兩千六百托瓦茲,二十二座超過兩千四百。它們中最高的山峰高達三千八百零一托瓦茲的高度,並俯視著月麵的表麵。

與此同時,我們對月球有了更完整的認識。這個天體上到處是火山口,每一次觀測都顯示它以火山為主的特性。我們可以推斷出月球上幾乎就沒有空氣。因為被它遮住的行星的星光並沒有被折射,沒有空氣,也就沒有了水。因此,顯而易見地,要想在月球上生存,那這些月球人必須擁有和地球人迵然不同的身體構造才行。總之,我們借助精密的儀器與科學的方法開發著月球,探索著月球上的一切未知,雖然它的直徑有兩千一百五十英裏,它的麵積是地球的十三分之一,它的體積是地球這個扁球體的四十九分之一。但天文學家沒有放過任何一個秘密,而且這些精幹的科學家還進一步發展了他們驚人的探測。

他們注意到在滿月時,月麵的某些部分在不同月相時出現白色或者黑色的條紋。經過一番更深入的研究,他們終於完全弄清楚了這些條紋的性質。那是一些凹凸不平的延伸到火山口周圍的狹長的溝槽。它長十到一百英裏,寬八百托瓦茲。而天文學家能做的,也就是給它們取個溝糟的名字。至於這些溝槽裏以前是否有過水,他們沒能給出圓滿的解答方案。因此,美國人很願意有一天能將這種地質現象解釋清楚。他們同樣也期望有朝一日能夠了解月球表麵這些溝糟的體質,它們的發現者,慕尼黑博學的格利杜遜教授當時認為這些是月球裏的工程師搭建起來的防禦係統。這兩種尚未明了的觀點,以及其他可能的問題,都必須當月球與地球建立直接聯係之後才能得以解決。

關於月球光的強度已不存在任何疑問。我們知道月球光是太陽光的三十萬分之一,它的熱度與溫度幾乎沒有關係。至於那個被稱為月球“灰光”的著名現象,自然是地球把太陽光投射到月球產生的效應,當新月或滿月時,“灰光”與呈現月牙形式的月麵交相輝映。

這就是我們關於月球所掌握的全部情況,大炮俱樂部打算進一步的從各個方麵來充實這些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