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巴比康主席打破了沉默。“親愛的同誌們,”他平靜地說,“如果鑄造的發射炮在既定條件下的後坐力是無限大的,按照這個原理為基礎得出的結論可能會讓我們的秘書再大吃一驚,我認為他在計算中還是過分保留了,我建議將八十萬磅再翻一倍。”

“一百六十萬磅?”馬斯頓跳到椅子上叫道。“沒錯正是這麼多。”“可是那得需要半英裏長的發射炮才行。”“當然囉。”少校說。“一百六十萬磅火藥,”委員會秘書又說道,“大約要占據兩萬兩千立方英尺的空間。可是,您那大炮隻有五萬四千立方英尺的容量,它的一半就填滿了,那麼要讓氣體膨脹產生足夠推力的話,炮膛明顯就不夠長了。”沒有任何人反駁他。馬斯頓是對的。於是大家就望向了巴比康。

“但是,”主席接著說,“我還是堅持認為需要一百六十磅的火藥才可以。設想一下,一百六十萬磅的火藥會產生六十億升氣體。六十億升!你們明白嗎?”“可是該怎樣才能實現呢?”將軍問。“這很簡單。必須減少火藥的數量,但應有的物理效能不變。”“那該怎麼做呢?”

“我來告訴大家。”巴比康簡單地回答道。他的三位同事看著他露出貪婪的目光。“其實,這再簡單不過了,”他接著說,“將這堆火藥的體積縮減到四分之一。你們應該都知道一種由蔬菜纖維組成的、被稱為纖維素的物質吧。”

“噢!”少校叫道,“我明白了,親愛的巴比康。”“這種物質,”主席說,“我們可以從各種物體中獲得,尤其是棉花裏獲得的這種物質最純淨,棉花隻不過是棉籽上的毛而已。但是,當棉花浸泡到硝酸裏時,就會轉變成根本無法溶化、極易燃燒、爆炸性很強的物質。在1832年,一位法國化學家布拉克諾特發現了這種物質並把它稱為‘木炸藥’。1838年,另一位法國人研究了它的不同屬性,最後,1846年巴塞爾化學教授鬆貝爾建議將它用作戰爭炸藥。這種炸藥,就是硝棉……”

“或者稱為低氮硝化纖維素。”艾爾菲斯通緊接著說道。

“或火棉。”摩根也繼續補充道。“難道這個發明就沒有一個美國名稱嗎?”馬斯頓在強烈的民族自尊心的驅使下,大聲責問道。“的確沒有。”少校回答。“不過,為了讓馬斯頓感到心情好些,”主席接著說,“我可以告訴他,我們有一位同胞和纖維素研究十分緊密,就是馬納爾發明的火棉膠——即溶解在酒精的乙醚裏的火棉,他是波士頓的醫學學生。”

“好!馬納爾和火棉萬歲!”大炮俱樂部裏愛大呼小叫的秘書呼喊道。

“現在回到低氮硝化纖維素上來,”巴比康繼續說,“你們都了解它的屬性,這些屬性使得我們把它視為寶貝。它的製作工藝非常簡單:把一些棉花浸泡在冒煙的硝酸裏十五分鍾,然後用水衝洗,再曬幹就行了。”

“太簡單了。”摩根說。“而且,低氮硝化纖維素防潮,這在我們看來是個很有利的優點,因為給大炮裝火藥需要耗費幾天時間。它的著火點不是兩百四十度而是一百七十度,它的燃燒如此迅速,我們可以在普通火藥燃燒起來之前就點燃它。”

“太棒了。”少校說。“就是有點貴。”“這有什麼關係?”馬斯頓說道。

“最後,它可以傳遞給炮彈其速度比火藥大3倍。我還要說的是,如果我們將十分之八的加了硝酸鹽的碳酸鹽摻入其中,它的爆炸威力會更強。”“我們有必要這麼做嗎?”少校問。“我覺得沒必要,”巴比康回答,“所以,我們隻要用四十萬磅的火棉就可以了,不再需要一百六十萬磅火藥,由於我們可以很安全地把五百磅棉花壓縮成二十七立方英尺,因此這種物質最後隻會占用哥倫比亞大炮很小的空間,大約三十托瓦茲高。這樣,在六十億升氣體強大的推力作用下使炮彈飛向我們的月球前,炮膛裏還富餘足足有七百英尺的空間呢!”

這時,馬斯頓的激動情緒再也無法控製了,他像炮彈一樣,猛烈地抱住了他的朋友,如果巴比康沒有結實身板的話,恐怕已經被他的朋友捏碎了。

第三次會議以這個插曲而告終。巴比康和他的同事們一道解決了如此複雜的有關炮彈、發射炮及火藥的問題。計劃已經確定,就等著付諸實施了。

“那隻是一個細節,小菜一碟。”馬斯頓說道。

(請注意:在剛才的討論會上,巴比康主席宣稱他的一位同胞就是一個美國人發明了火棉膠,其實事實並非如此,盡管這會導致馬斯頓的不開心,那隻是因為兩個人的名字相像。1847年,波士頓的醫學學生馬納爾確實產生了把火棉膠應用到傷口治療上的想法,可是火棉膠在1846年就已經被發現,這個榮譽應該歸功於一位法國人,一位傑出人物,他既是科學家又是畫家、詩人、哲學家、研究古希臘的學者和化學家,M.路易·梅納爾。——儒爾·凡爾納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