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詳述山嶽形態(3 / 3)

“為什麼?月球的重力僅僅是地球表麵的六分之一啊!”米歇爾說道。

“但是月球人的身材不也存在這種比例嗎?”尼切爾反駁道。

“也許月球人根本就不存在呢!”巴比康的一句話便結束了討論。

當炮彈還沒有足夠接近埃拉斯泰那山,讓他們能更仔細地觀察,山便消失在地平線下。這座山是亞平寧山脈和喀爾巴阡山脈的分界線。

月球上的山脈主要都集中在北半球,當然,南半球也有少許分布。

下麵給出的是按從南到北的順序排列的月球山脈表,並標明緯度和主峰的高度:

多菲爾山脈——南緯84度,高7603米。

萊布尼茨山脈——南緯65度,高7600米。

魯克山脈——南緯20度至30度,高1600米。

阿爾泰山脈——南緯17度至28度,高4047米。

安第斯山脈——南緯10度至20度,高3898米。

比利牛斯山脈——南緯8度至18度,高3631米。

烏拉爾山脈——南緯5度至13度,高838米。

阿朗貝爾山脈——南緯4度至10度,高5847米。

赫穆斯山脈——北緯8度至21度,高2021米。

喀爾巴阡山脈——北緯15度至19度,高1939米。

亞平寧山脈——北緯14度至27度,高5501米。

金牛山脈——北緯21度至28度,高2746米。

裏費山脈——北緯25度至33度,高4171米。

厄爾士山脈——北緯17度至29度,高1170米。

高加索山脈——北緯32度至41度,高5567米。

阿爾卑斯山脈——北緯42度至49度,高3617米。

在這些山脈中間較為著名的當屬亞平寧山脈,它綿延不絕達一百五十法裏,不過其長度比不上地球上的亞平寧山脈。亞平寧山脈沿“雨海”東部邊緣遺蜿蜒而下,北麵是長約一百法裏的喀爾巴阡山脈。

旅行者們隻能略微清晰地看到亞平寧山脈從西經十度一直伸展至東經十六度的主峰。但是喀爾巴阡山脈在他們看來從東經十八度一直延伸到三十度,正好落在他們的視野範圍之內,他們可以測定這座山脈的方位。

這似乎能使一個假設得以落實。鑒於喀爾巴阡山脈由一個個環形山組成,山巒跌宕起伏,據此推斷它以前可能是一些很重要的環形山群。也許這些山的環壁的某些部分被大規模的火山噴發所割斷,“雨海”也由此形成。那時,喀爾巴阡山脈從外表上看,也許跟普爾巴赫山、托勒密山和阿爾紮切爾環形山很相似,也許是一次大的災難將環壁削斷,從而變成了山脈。喀爾巴阡山脈山峰的平均高度是三千兩百米,與比利牛斯山脈的某些山峰相近,例如鬆林山口。喀爾巴阡山脈南部的斜坡到了“雨海”便驟然減小。

快到淩晨兩點時,巴比康發現炮彈已抵達月球北緯二十度,在一座名叫皮特阿斯的小山附近,這座山大概有一千五百五十九米高。此時炮彈與月球的距離不超過一千兩百公裏,望遠鏡可以將它減至為三法裏。

“雨海”呈現在旅行者眼前,像一塊廣闊無垠的盆地,但還不能詳細深甚細節。炮彈的左側矗立著朗貝爾峰,海拔大概是一千八百一十三米,稍遠一點,在風暴洋的邊上,北緯二十三度,東經二十九度的地方,尤拉山發出奪目的光芒。這座山海拔僅有一千八百一十五米,但天文學家施羅特卻把它當作了一個有趣的科研項目的研究對象。這位學者試圖找出月球環形山的成因,他想知道是否火山口的體積是與環壁的體積大體相同,確實,這種比例關係一直都為改變過,於是,施羅特便作出結論:一次火山噴發就完全能夠形成環形山的邊界,至於火山的連續噴發則會使其發生變化。然而,對於尤拉山的研究卻不符合此種定則,環形山是先後幾次噴發才形成的,因為火山口的體積是其環壁體積的兩倍。

地球上的觀察者可以盡其所想,因為他們沒有完整的觀測手段。但是,巴比康可不滿足於這些假設,當他見到炮彈與月表越發接近時,他並不遺憾炮彈無法抵達月球,但至少可以去盡情地探索月球形成的秘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