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華民國的擴張確實到了極限了,除了歐羅巴、烏思藏、阿拉伯半島以及一些零星的海島和半島之外,幾乎已經把中洲囊括到疆域之內了,雖然沒有實際測算過疆域麵積,不過控製的疆域預計在三千五百萬平方公裏以上,除去沙漠和雪原,宜居地也在一千五百萬平方公裏以上。
而大華民國建國之初隻有六千多萬人口,育齡婦女約一千五百萬,在鼓勵生育的國策下,每年約有八百萬新生兒出世,除掉死亡人口,每年約有六百萬的人口增值,到了華曆十二年,大華民國約有公民一億三千萬。
一億三千萬的人口,就算是加上準公民(居民)和奴工,也不超過兩億人,卻占據三千多萬平方公裏的領土,可謂地廣人稀,如果再大肆擴張,反倒是得不償失了,畢竟守業與創業是同樣重要的,開發不到那占領下來也沒用。
地多人少,如何管理這遼闊疆域也是讓人頭疼的問題,雖然周邊已經沒有可以威脅到大華民國的國家和外部勢力,但是內部還是可能出現割據勢力的,不得不居安思危。
為了加強對全國的控製力,大華民國勢必要加強中央集權,軍權財權人事權全部收歸中央。當然,中央集權並不等於總統集權,在集權的過程中,權力擴大的是軍委、參議院和行政院等部門,總統的權力反倒是被削弱了,這也是周天壽處處被掣肘的原因。
總統權力受限,這也是憲政的要義之一,在和平年代,總統的權力確實應該被關進籠子裏,周天壽作為戰後的總統,也是第一個被限權的總統,他雖然感到有些憋屈,不過也不好抱怨什麼,其實,就連有呼風喚雨之能的萬磊,在執政的時候也有意識地給總統大權上枷鎖了。
所謂權力越大責任越大,總統權力受限,對周天壽來說也並非一無益處,最起碼,他要操心的事少了,責任也輕了,平時隻需要在參議院和眾議院提交的議案上簽字就行。
要不是想幹出一翻利國利民的實事為自己在青史上留下美名,他還真不想搞遷都這種煩心事,畢竟他已經達到了權力的巔峰,以後卸任大總統一職,也可以像萬磊那樣以國公的爵位退休,甚至還可以像萬磊那樣在海外得到一塊大封地,名利雙收是肯定的了。
劉誌忠從大東洲返回北平彙報此行結果,他看過萬磊寫給他的私人信件之後,周天壽也覺得萬磊的辦法好,搞多都製表麵上看似在和稀泥,調和各派係之間的矛盾,實際上卻是立意深遠。
多都製表麵上看好像是分散了國家權力機關,實際上中央權力非但沒有被分散,反而更加集中。將西安和金陵兩大城市升格為軍事首都和經濟首都,一來可以用輻射效應加強相關地區的控製,二來可以用聚能效應來拉動當地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造就更多的城市圈。
而更重要的是,西安與金陵兩都是北平都的引伸,如果把北平比做是頭,那西安與金陵就像是兩個打出去的拳頭,一個拳頭壓著軍隊,一個拳頭壓著錢袋,兩個拳頭都要聽北平這個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