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貢院作弊考進士(2 / 3)

三跪九叩後,再次放炮。學子們魚貫而入考場,坐在一間小型的隔間裏,等待考卷發下來。

考卷沒有發下時,考生先做準備工作,磨墨是第一要務,靜下心才能寫出好字,一張考卷要先入的考官的法眼,先要字體漂亮,考卷整潔。毛筆是考生自己帶入考場的必備品,一般一名學子要帶四五支毛筆。

大清普通百姓做官的途徑隻有考文舉人,或者武舉人,這是改變人生命運的一座獨木橋,神聖而又莊嚴,不容世人褻瀆。但滿人當政講究實際,以及滿人的規矩,作弊之事層出不窮,也已變成考場的規矩。

李國樓拿到第一份考卷,先看了一遍,一天要做一份考卷,時間倒是充裕。他先找會做的題目寫,一份考卷三分之二都做出來了。然後就是欣賞自己寫的字,已有一定功底,從大處上挑不出毛病,等待試卷答案送過來。他一點也不急,那幾名副考官才叫急呢!要書寫多少份考試答案給作弊的學子。

將至中午,一名巡視的考官,好似對李國樓的文章頗為欣賞,駐足邁入小隔間,倏忽之間,中年考官從衣袖裏掏出一份字條,遞給李國樓,嘶聲道:“李國樓別急,我站在門口,靜靜的寫,別出紕漏。”

李國樓仰視這名考官,記住這名房師的臉龐,這就是他的恩人,以後每年要送上孝敬。他的功名就是這麼得來了,李國樓好似正人君子,端坐抄寫習題。至於考卷最後一篇三四百字的八股文,李國樓研究了一下,稍微改動幾個字,把主考官李鴻藻所寫的文章抄了一遍。

“回乎,人有生積平生之得力,終不自明,而必俟其人發之人有積一心之靜觀,初無所試,而不知他人已識之者,神相告也,故學問誠深,有一侯焉,不容終秘矣······”

不虧出自帝師之手,花團錦簇的八股文,入題切題合題,妙筆橫生。李國樓打心底裏佩服李鴻藻,讓他背詠這篇文章,都有難度,接下來他要花苦功,把這篇文章背下來。以後要傳授給弟子,作為他自己平生傑作,若是以後著書立傳也要加入進去,恩師李鴻藻應該不會責怪他這種舉動,也不會揭穿他的謊言。

中午吃白饅頭、喝茶水墊饑,下午李國樓聽見放炮的聲音,隻能忍耐不動,無事可做,用草稿紙練字,他保持平靜,一筆一劃,消磨時間。考場有規定,草稿紙不許帶出門,也要上交,所以李國樓不敢胡亂塗抹,在草稿子書寫習題,好似在揣摩習題,別人是用草稿寫文章再寫答案,而他是反其道而行之,故意在草稿紙上,書寫心得體會。

耳聽一聲咳嗽聲,李國樓抬頭一看,一名老者站在隔間門口,肅容盯著他看,這就是名動天下的大學士李鴻藻,同治皇帝的老師,作為帝師這份榮譽,值得天下所有學子敬仰。

李國樓翻身跪拜,磕了三個頭,淚水從眼眶裏撲簌簌流下,恩師把一篇佳作贈予他,就是確保他二甲的名次,此生唯有奉上巨額孝敬。

“嗯!”李鴻藻鼻腔發出聲音,飄然離開,心照不宣的暗喜,這名徒弟模樣出色,懂規矩,出身書香門第,財大氣粗,這樣的徒弟值得他傳幫帶。作為老師除了以才取士,就是以門第看人,才與財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書香門第的積澱,就是靠財富積累起來,那些貧窮學子所沒有的氣質,隻有從書香門第的弟子上看得見。

李鴻藻對那名中年考官,說道:“毛大人,不錯,待會兒把李國樓的考卷直接拿給我看。”

考卷是糊名製度,考卷交上去,連批卷子的老師也不知道誰是誰?但既然有了作弊的第一步,“糊名製度”早已名存實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