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釣魚島戰役的前奏(2 / 3)

“冤枉啊大人,我說的話都是照抄你講的發言,怎麼到我嘴裏就成反動言論了呢?你這不是過河拆橋嗎?”鄭橫擔很不服氣,他做戰士的思想工作,是按照李國樓的主張,給新武軍灌輸大國沙文主義思想,哪敢篡改李國樓的思想。

李國樓道:“我說的話,有時是即興發揮,你不要抓著雞毛當令箭。你心裏的陰暗思想以為我不知道嗎?小扁擔,還是老實做人,傅相大人門生故吏遍天下,我們都是傅相大人手裏的武器。”

鄭橫擔把頭一低,咕嚕一句:“豎子成不了大事。”

李國樓把頭扭過去,隻當沒聽見,漢人重臣身邊都有反動分子,但漢人重臣被大清的羈縻政策收買,就像他一樣,想過反清複漢,但忠義思想又讓他不願意走上造反之路。反而和左宗棠、李鴻章一樣,走上鎮壓農民起義的道路。

李國樓內心充滿矛盾,自認大清不能亂。大清的督撫製度,讓地方割據有了滋長的土壤。大清已經憑臨地方割據的邊緣,若是大清變成軍閥武裝割據,國外列強必將趁勢侵占大清領土,就像沙俄入侵伊犁六城一模一樣。大西北回民起義的後果,就是讓外國列強入侵新疆,安集延人還在新疆建立一個獨立王國,大清失去了七分之一的領土,這就是大清打內戰的惡果。

李國樓不願看見國破山河碎,眼睜睜看著國土被外國列強分割,所以李國樓要以複興大清為己任,首先要把入侵者趕出國門,台灣海戰勢在必行,他要打出大清的軍威,壯我大清國威。

鄭橫擔已經成為新武軍的第二號人物,台灣海戰的軍事策劃,是按照李國樓的思路執行,具體策劃戰役,就是由他領導的參謀部完成的。在戰鬥中學會打仗,對於指揮打仗,如吃飯一樣熟練。鄭橫擔早已不是那個書生意氣的青年,他的野心日益膨脹,但李國樓就像一座大山一樣壓在他頭頂上。鄭橫擔想法其實和李國樓相似,既“隻要李國樓在新武軍,就不另立山頭,李國樓被大清皇帝殺了,立刻扯旗造反。”

有時候,鄭橫擔希望同治皇帝殺死李國樓,這樣他才能幹出一番驚天偉業,開天辟地,迎來漢人的崛起。裝在心裏的雄心壯誌,卻被李國樓埋沒了,效忠大清沒有意義。對於鄭橫擔來講,他隻有效忠李國樓一個人,現在勸不動李國樓造反,以後有得是機會。鄭橫擔並不急,等到李國樓成為大將軍了,手上有十萬雄兵,何愁天下不定!

鄭橫擔站在李國樓身邊,猜度李國樓的用心,二鎮總兵官的兵力還是太少了,蟄伏於滿清腳下,暫且替大清皇帝效力,將來大展宏圖。

李國樓用人,首先看此人是否忠心,這份忠心是對他的。至於是不是大清的忠臣?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威武號的管帶馮子材,不就是一名反清複明的天地會成員,現在已經成為大清的棟梁之才。至於能力問題,又不是為國取士,培養一下,都能成為能征慣戰的將領。他年輕氣盛,成為大清官場的神話,連升三級的張好古,也不能和他比。手下人更加鋒芒畢露,十幾歲的毛頭小孩,都成為赫赫有名的戰將,戰爭永遠是年輕人的天下,李國樓相信,通過台灣海戰,他能為大清培養一大批指揮官,未來二十年,將由他引領大清的軍隊。

“李鎮台,你說日軍為何要侵略台灣?日軍這麼做,到底有什麼好處?”鄭橫擔沒有詢問他在李國樓心目中的地位,而是想知道李國樓對日軍的真正看法。

“日本軍國主義死灰複燃,軍部由主戰派掌控,攻打台灣島,能夠聚攏人心,而且可以收買琉球島民的人心,再過一些時日,琉球就會依附日本,變成日本的一個行省。至於台灣的防務,是我國的軟肋,被日本看穿了。日本人學習西方的殖民政策,現在還在狡辯,是在和台灣土著民爭奪領土,不肯承認大清對台灣的主權。說到底還是我國的國力不足以威懾日本,所以小扁擔,我們先要建設好我們的祖國,不是去搞破壞。”李國樓娓娓道來,日本沒有後顧之憂,可以傾盡全力與大清決戰。大清人反而在窩裏鬥,內戰不息,哪能讓清日交戰升級,最好一戰就把日軍趕出台灣。

“劉六麻子可不是好惹的,他很會練兵,我們新武軍就是他打下的基礎,相信這次台灣戰役,我們能夠取得一場大勝。”鄭橫擔往向東方的天空,凜然不懼寒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