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台灣基隆港(2 / 3)

劉明燈看見海港外的日艦,恨得牙癢癢,高聲回道:“吳道員慎言,李國樓乃大清戰將中的後起之秀,得到左大帥真傳,絕不會虛報戰功。依我看,敵人是不甘心失敗,想在基隆港外截擊我大清水師。”

吳大廷思索一番,認可了劉明燈的主張,點頭道:“劉鎮台言之有理,是老夫見識拙劣。但敵人氣勢洶洶,我怕??????”

吳大廷左顧右盼,害怕旁邊的人聽見,萬一樂極生悲,大清水師在基隆港敗給日本海軍,海港裏的三十多艘軍艦到底要不要出港支援呢?

劉明燈心裏也沒底,基隆港裏的三十多艘軍艦,都是木製戰船,戰船上包裹的鐵皮,鏽跡斑斑,早已年久失修,一千多名水師官兵歸沈葆楨管轄,由副將哈日達統領,這支水師是南洋水師的偏師,戰鬥力超弱,隻能用來打海盜。守住基隆港已經不錯了,哪裏能夠讓這支水師去和日本海軍作戰。

“我就這點家底,說什麼也不出海作戰,現在我還是台灣的最高長官。李國樓自有白蛇郎君護佑,我們可以高枕無憂,吳道員,你這是杞人憂天。哈哈哈哈!”劉明燈自欺欺人的走下炮台,一點也沒把海港外的日艦放在眼裏,敵人都是無膽鼠輩,有種就來攻打基隆港啊!

吳大廷掃視炮台上的幾門新式大炮,萬幸沈葆楨在冬季運來十門克虜伯大炮,這才讓基隆港固如金湯。

聽聞這南洋水師,是靠李國樓的支持才初具規模,看來隻有抱上李國樓的粗腿,才有鹹魚翻身的機會。吳大廷打定主意,要在李國樓麵前,好生表演一番,他還不想致仕,老驥伏櫪,雖未歇於壯心。

劉明燈、吳大廷來到軍營,觀看新兵操練,在基隆港的新兵,就有三千人,這就是台灣的底蘊。劉明燈厚積而薄發,有信心和日軍展開持久戰,雖然輸了二陣,但第三陣他一定贏。

劉明燈擅長練兵,當初和太平軍打仗,上萬人決戰才叫真正的戰爭,哪裏像現在兵力不足,讓他捉襟見肘。等到練出上萬兵馬,哼哼!日本探險隊,哪會是他對手。

劉明燈雄心勃勃,想要一雪前恥。對於李鴻章任命李國樓為台灣總指揮,內心不服。麾下的將官也有怨言,認為一個朝廷新貴,不足以統領台灣鎮的建武軍。但是,昨天得到釣魚島海戰勝利的消息之後,劉明燈很期盼與李國樓勝利會師,大清國的“趙子龍”果然一身是膽,一出馬便擊沉敵人的扶桑號,由李國樓指揮作戰,才會讓建武軍爆發無窮的戰鬥力。

台灣民眾積極參軍,以實際行動報效祖國,大清收複台灣已有百年,人心早已歸附。那些幫助日軍的敗類,隻占極少數,民眾皆在痛斥卑東族、羽翼族和黑山族的賣國行徑。這三個民族出賣國家,替日軍效勞,一定會遭到天譴。戰士們扛著木槍,練習刺殺術,演武場裏殺聲震天。

劉明燈傲立在點將台上,一動不動的觀看戰士的操練。海風吹拂著那張飽經風霜的臉,心情激昂澎湃,三千兵馬已經練成,決戰的那天即將到來,隱忍了六十多天,就是在等待兵強馬壯的那一天。

午休時分,戰士們各歸原位,坐在茶棚裏休息。不同民族說著不同的方言,各支分隊是由不同民族組成。那些少數民族戰士講話,連指揮官也聽不懂,讓這些少數民族戰士聽懂軍令,就讓指揮官頭痛不已。

不過,這並影響這些少數民族戰士的愛國熱情,他們是為了祖國而戰,擁護黃龍旗,對日軍充滿仇恨;昨天,他們也許是某位土司的奴隸,奴隸主的私有財產;但今天,他們已經是光榮的建武軍戰士,為了敬愛的總兵劉明燈,他們要用忠勇捍衛“建武”軍旗。

軍營裏禁忌很多,很多話不能講,更不允許交頭接耳。但今日不同,戰士們喜笑顏開,傳頌著最新戰報,釣魚島海戰的消息早已傳遍軍營裏的每一個角落。戰士們士氣高漲,紛紛傳頌著李國樓的事跡,李國樓還未到達台灣,已經被吹得神乎其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