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熱血的阿富汗(1 / 2)

還是來說說我在阿富汗馬紮裏沙裏夫的這個任務吧。

事實上,這次任務執行的還算成功,或者說有驚無險,因為有些預料之外事情的發生並算不上是我們的職責權限之內,更何況是我們解決了這次的危機……雖然,它讓我們流下了在真正戰場上的第一滴血。

阿富汗是個曆史悠久的國家,其曆史可上溯到波斯帝國時期:

公元前六世紀,居魯士大帝遠征時,阿富汗地區並入波斯;

公元前三二九年,亞曆山大侵略阿富汗後,阿富汗地區又並入馬其頓帝國;

亞曆山大死後帝國三分,阿富汗地區又轉屬於東部的塞琉古王朝……

阿富汗一直被侵略,但從未被征服!

熟悉阿富汗地理和曆史的人都知道,阿富汗地處地中海和裏海到印度洋之間的樞紐地位,曆來是強國角逐之地。

公元前至十五世紀主要為波斯帝國所統治,十六世紀初,印度莫臥兒帝國開始插足這一地區,但直到十八世紀,阿富汗主要還是波斯帝國的勢力範圍。

公元十九世紀開始,英國殖民主義者為了將其勢力範圍從北非到印度洋連成一片,也把侵略的矛頭指向阿富汗。

與此同時,沙皇俄國也在覬覦阿富汗,並將其視為南下印度洋的必經之路,從此,阿富汗成了英、俄殖民主義者爭奪中亞霸權的重要據點之一。

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到二十世紀初,阿富汗人民先後進行了三次抗擊英國侵略、維護民族獨立的戰爭:

第一次抗英戰爭是1839年至1842年之間進行的,當時英軍集結了五萬餘名雇傭軍,大舉入侵阿富,阿富汗人民奮起反抗,殺傷敵軍數千人,最後英國被迫撤軍,以失敗告終;

第二次抗英戰爭是1878年至1880年,英國出兵三萬六千人,分三路進攻阿富汗,迫使其簽署了不平等條約,但阿富汗人民頑強抵抗,首先在喀布爾舉行起義,接著全國開展抗英鬥爭,終於在1880年挫敗了英國妄圖吞並阿富汗的陰謀;

第三次抗英戰爭是1919年五月至八月。1919年5月6日,英國再次向阿宣戰,派兵進攻喀布爾,阿全國兵分多路反擊,攻戰包圍了許多英軍據點,最終迫使英國簽訂停戰協議。

至於十年的抗蘇武裝鬥爭大家則熟悉得多。

1979年12月27日,前蘇聯對阿富汗進行了閃電進攻,僅用了三個多小時就控製了首都喀布爾,爾後又出動十萬多地麵部隊,編成兩個梯隊占領阿全國各主要城市、軍事基地和交通要道,但十萬蘇軍很快陷入遊擊隊的汪洋大海中,最終於1989年十二月被迫撤走。

阿富汗是世界上最好客,也是最好鬥的民族之一,近代以來,美英蘇三征未果便就是很好地證明。

在阿富汗,幾乎人人都要遵守“普什坦瓦裏”準則。

準則雖因不同的地區和部落而有所差異,但基本內容是一致的,即男人應該文武雙全,既要勇敢善戰又要能言善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