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電影與品牌的“豪門聯姻”(2)(1 / 1)

行業觀察

由艾特文化負責商務營銷的《白發魔女傳》同樣是部武俠片,卻達成了“雙贏”結果。《白發魔女傳》在7月18日-8月18日一個月的時間與一家著名攝影機構達成合作,這家在全國擁有800家分店的攝影機構在當月推出了以範冰冰造型為主體的“白發魔女傳”套係,不僅為影片帶動了人氣,這家攝影機構的拍攝量也有了不錯的上漲。

除此之外,《白發魔女傳》還主打電影衍生消費群體,最終與除了全國連鎖火鍋店、餐廳的合作之外,還和麥樂迪KTV、MUSE酒吧等大量消費場所產生了商務聯係,也對電影票房飄紅助力不少。

《小時代3》跟麥咖啡的合作,雙方合作的“果漾時代,我要上封麵”活動把電影人物跟果汁飲品的結合可謂神來之筆。《等一個人咖啡》與咖啡陪你的合作也同樣體現出“定製化”概念,據了解,電影中咖啡師為自己調製的飲品起了很多“文藝範兒”的名字,這些名字在現實中則被授權給“咖啡陪你全國”的連鎖店,成為其新品套餐的名字。而當年周傑倫在《天台愛情》的人物形象被貼在7-11熟食產品上,購買這些食物顧客就能獲得優惠的做法也比單一的易拉寶進店麵的常規合作升了級。

在渠道透明的當下,商務合作的關鍵不是以量取勝,而是要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中去,定製化需求和深度合作將是未來商務合作的趨勢,也是增加與品牌方粘性的關鍵。

好片走質,“爛片”走量

電影商務營銷領域最受品牌方青睞的是愛情片,尤其是有大明星參演的電影,往往在商務營銷上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很多品牌方都有自己的喜好,但是對質量好又有明星的影片,好感基本都是統一的,而電影對於曝光的渴求,讓電影對硬廣和渠道需求是永遠不夠的,如何在有限的預算中實現更多的投放,這也是商務合作的研究範疇,甚至說這種影片的商務合作有時還能為影片達到“羊毛出在牛身上”的效果。

前不久,艾特文化在為《臨時同居》服務時,就達到一次銜接投放合作。《臨時同居》的商務營銷階段恰好趕上中信銀行的營銷季,中信銀行就以相應的合作活動,為《臨時同居》一部分商場內和社區內硬廣進行買單,在對影片預告片和海報沒有改動的情況下搭載了自身營銷活動,這次跨界合作,讓中信銀行推廣了營銷活動,《臨時同居》獲得更多的廣告曝光渠道,這不僅是一次“羊毛出在牛身上”的良好範例,更是一次品牌方、片方和觀眾三方受益的好合作。

優質影片從來不愁嫁,據了解,《後會無期》不僅獲得了擁有3.5億用戶的APP有道詞典的開屏海報,片中的很多金句也成了有道詞典的每日推薦。“大咖”聯手的《竊聽風雲3》也同樣成了有道詞典的“寵兒”,“讓全世界都知道我們的低調”這句影片宣傳語被成功地植入到詞典中。據了解,該片在商務上的合作方竟多達50多家,淘寶電影票9月在電影方麵的商務合作已近飽和,《黃金時代》與《親愛的》幸運中簽。

不過,那些姿色平平的“三無”影片和口碑不佳的電影在商務合作上則沒那麼幸運,尤其是恐怖類型影片很難找到願意深入合作的品牌方。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影片在商務合作時完全沒有空間。這類影片建議在商務合作時以走量為主,許多APP還是能夠與之達成合作關係,但是建議少碰渠道和品牌方,否則會對未來的合作產生負麵影響。對於大體量的優質影片,建議深耕細作,注重合作質量和特色。

未來實現效果量化

作為新興電影營銷手法,商務合作尚處於初級階段,無論製片方還是品牌方對於這種合作模式的新鮮感猶存,但畢竟隨著合作的電影越來越多,明星終有一天會被品牌方消費完,假如品牌方對娛樂合作不再新鮮,是不是就意味著他們的眼光會更高?又如何跟明星的下一部影片進行合作?

這是未來商務營銷的一個隱憂,也將是商務營銷思維觀念轉變的動因,“最開始我們想的更多是怎麼借助品牌方的影響力為電影帶來人氣,未來我們還將考慮如何打通消費者跟品牌方之間的關聯。”匡靖認為,這需要一個可量化商務營銷效果的平台出現,“目前我們隻能計算曝光次數,我們已經在嚐試做一個可量化轉化率的平台,商務資源可以通過這個平台進行展示,消費者可以在這個平台上看到影片和品牌信息,並且留下自己的信息,這些信息對於片方而言,能知曉有多少觀眾是因為看到這個合作走進了影院,對於品牌方能夠直觀地知道,有多少顧客是從電影觀眾轉化而來,有了這個數據,品牌方和片方之間的粘性將不再是我們擔心的問題,在日後的合作當中,我們將把群組營銷的概念和B2B營銷概念帶入我們的工作中,達到票務預售和營銷的直接掛鉤。”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