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電影與品牌的“豪門聯姻”(1)(1 / 1)

行業觀察

顧裏辰星、南湘迷夢、宛如夏日、蕭然晴朗,《小時代3》四個女主角的名字搖身一變成了麥當勞麥咖啡四款果汁飲品代號,聯想新推出的YOGA平板電腦直接用“刺金時代”命名,走進國際連鎖品牌COSTA的店麵,又出現了《繡春刀》的身影,富力城賣房子還搭上了《後會無期》這班車,不僅打出“買富力新城,做國民女婿,何談《後會無期》”的賣房標語,就連賣房熱線也直接以“娶親熱線”代之。電影營銷儼然“變天了”。

其實,從去年《致青春》跟蘇寧易購聯手把全北京的地鐵站刷上“青春”色,到年初《大鬧天宮》與全國200家APP聯動,《北京愛情故事》跟四大電商合作,再到《催眠大師》爬上全國速8酒店的房卡,電影營銷就不再是劇照、海報、預告片“三駕馬車”一手遮天的時代了,跟品牌方跨界合作的營銷模式正在成為電影營銷界的新寵。行業內,把這種營銷模式稱為商務營銷。

“商務營銷的核心就是跨界,其他行業的跨界合作已經成了常態,電影也是產品,為什麼不能跟業外品牌做一個跨界呢?”,作為國內首個以電影商務營銷為主要營收方式的公司,無限自在旗下的艾特文化總經理匡靖對商務營銷已經琢磨了多年,光是今年已有《整容日記》、《催眠大師》、《竊聽風雲3》、《白發魔女傳之明月天國》、《臨時同居》、《等一個人咖啡》等多部影片經她手跟品牌方達成商務合作,包括可口可樂、中國移動、中信銀行、漢庭酒店在內的300多家品牌方都是她手中的硬資源。匡靖介紹,與傳統電影營銷“錦上添花”的作用不同,未來商務營銷的方向就是實現社群營銷,達到營銷到電影票房銷售的直接轉化。

跟誰“聯姻”

試想一個情景,一個人早上走出家門,在社區買早餐時,就看到一部影片的優惠信息,同時旁邊的社區提示屏上還有預告片播放,然後走進超市印有影片人物貼紙的食品堆滿了冷藏櫃,搭乘地鐵時,那些熟悉的廣告上多了幾個電影明星,當他想去咖啡館喝一杯時發現餐點的名字與某個電影產生了聯係,進了商場,又看到中庭已經擺上了以電影角色主導的趣味展,去KTV唱歌,屏幕上飛過的是電影的宣傳語,到了酒店,房卡也印上了電影元素,去吃飯,桌子上貼了電影的二維碼,就是打開手機APP,開屏畫麵也變成了電影海報,用地圖導航,聲音竟是某個知名影星的娃娃音……

如果告訴你,以上所有場景的實現並不是靠幾千萬硬廣砸出來的效果,而是用不到總營銷費用的50%進行商務合作就能產生的結果,你會不會也認為這種新興的營銷方式已經在改變傳統電影營銷的定義了。

在匡靖看來,電影跟品牌方進行商務合作,正當時。據了解,電影總產值已超過200億,酒店行業2000億、KTV行業產值為1000億、餐飲行業僅僅是O2O平台的產值就有600億。“我們發現這些行業中,越來越多的客戶想要搭載娛樂資源去宣傳自己,如果電影信息充滿了人們的衣食住行,電影的曝光將會獲得幾何式的增長。”

不過據了解,雖然已經有不不少品牌有和電影合作營銷的需求,但如果要達成這種“地毯式”的商務營銷,起碼需要一支十多個人組成的團隊進行運作,幾乎與一家小型電影宣傳公司的體量相當。如果不是專業公司操作,片方人力成本將是一筆不小的支出,並且除了人工支出,沒有相應的營銷創意和能力,也很難將商務營銷做出效果。

定製化的創意“活兒”

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影片將商務營銷納入了電影營銷的自選動作,暑期檔的五部青年導演的影片均在商務合作上有所作為。即使被“詬病”宣傳營銷不佳的《繡春刀》也不例外,五部影片中,《繡春刀》的導演名氣最小,但它依舊跟COSTA這塊“難啃的硬骨頭”達成了商務合作,持《繡春刀》的電影票可以在COSTA門店享受優惠,顯然這部武俠片與這個現代連鎖咖啡館的商務合作的亮點乏善可陳,除借了COSTA的品牌,影片與咖啡館在內容上幾乎沒有衝撞。

某營銷界人士對《繡春刀》的商務營銷給出的評價是“難為他們了”,在他看來,武俠片是商務營銷的難點,“因為你幾乎找不到什麼可以跟它契合的品牌。”

對於這種觀點,匡靖則有自己的看法。艾特傳媒在成立之前,就由無限自在籌備人手,對國內票房排名前100的影院周邊商業業態進行摸底調查,對電影消費人群衍生消費習慣進行滲入式了解,在公司內部有一份“去看電影前後你都去哪兒”的行為調查數據資料,這也對艾特傳媒的商務主攻方向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數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