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華風”隻是曇花一現嗎?(2)(1 / 1)

行業觀察

談“文學華風”還為時過早

暢銷書作家桐華的《步步驚心》在韓國大賣,茅盾文學獎得主麥家的《解密》也在歐美國家走紅。今年上半年,麥家小說《解密》的英文版在21個英語國家同步上市,《紐約時報》《衛報》以及BBC等西方主流媒體爭相報道,英國雜誌《經濟學人》甚至給出了這樣的評價:“終於,有了一部偉大的中國小說。”著名的企鵝藍登書屋出版集團將《解密》納入“企鵝經典”,與《尤利西斯》《百年孤獨》《洛麗塔》等作品並列。

桐華和麥家在國外的走紅是否隻是巧合,還是有其必然聯係?“文學華風”是否真的在全球文壇盛行?有出版界人士認為,“文學華風”必將發展成為一股不可抵擋之勢。

不過大多數業內人士對此並不樂觀。“下這樣的結論還為時過早!”資深出版人邵敏認為,“無論是《步步驚心》還是《解密》都屬於大眾消費文學,它們的熱賣隻屬於‘商業輸出’範疇,真正經典的文學作品在國外的印刷量很小,閱讀人群也很少,我們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麥家《解密》海外版權的“推手”譚光磊也持同樣觀點,而且他認為,多數西方出版商及讀者對中國當代文學的印象,仍舊停留在封閉鄉村、扭曲性愛等上麵,明顯存在誤讀。連麥家自己也說,華語文學在海外影響太小,《解密》的成功不過是運氣。

諸多難題“困住”華語文學

華語文學為何很難“走出去”?多年從事版權工作的L女士認為,主要原因在於翻譯比較困難。“在國內精通英文的人一抓一大把,但想找個精通中文的漢學家卻很難。”L女士感慨說,中文小說太難翻譯了,“你玩寫作技巧,隱喻什麼的,英文怎麼翻啊?”她認為《步步驚心》和《解密》之所以在國外成功,在於小說的可讀性強,“老外愛看故事性強的小說,麥家和桐華的書都被改編成影視劇,故事寫得很精彩,又不深奧,所以容易被外國讀者接受。”L女士甚至認為,國內網絡流行的玄幻小說將來或許能“走出去”,因為國外也有玄幻這一分類,而且玄幻小說大都天馬行空講故事,背景都是虛幻的,不容易產生隔閡感。

翻譯的困難還在於費用上,國內譯者翻譯外國作品的酬勞一般是千字六七十元,但國外譯者翻譯中國作品的酬勞高達千字千元,高了十幾倍。“也就是說翻譯中文小說是一個字一塊錢,一部長篇小說幾十萬字就是幾十萬元的翻譯費,到頭來在國外還賣不出幾本,都打不平翻譯費,這樣虧本的買賣出版社毫無動力。”L女士坦言,很多知名作家的作品在國外印得很少,莫言也就幾千冊而已,“閱讀的讀者僅限於一個小圈子。”不過L女士也認為“文學華風”的盛行並非毫無希望,“起碼現在要比從前強,了解中國文化的漢學家越來越多,就拿莫言得諾獎來說,一部分要歸功於作品的翻譯者。”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