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大神醫(1 / 2)

李元嘉正在竹林裏彈琴,忽然聽到下人說他派的人回來了,急忙收起古琴,趕向府外。出了府外,便見到他一個月前派出去尋找孫思邈的人回來了,旁邊還跟著一個約三十多歲左右,道士打扮的中年男子。

“宇文忠,我讓你找的人找到了嗎?”李元嘉急忙問道,說完又轉身向那道士問道:“不知道長仙名?在何處求道?今日來此有何要事?”

那道人隻是撫須輕笑,搖了搖頭,沒有說話。這時,在他旁邊的宇文忠說道:“啟稟殿下,您身邊的這位道人正是您要我尋找的藥王孫思邈孫醫師。”

李元嘉一臉震驚的看著身邊的這位道人。關於孫思邈的出生年月與去世時間眾說紛壇,清·紀曉嵐《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謂:“《唐書·隱逸傳》稱其‘少時,周洛州刺史孫思邈畫像,獨孤信稱為聖童;及長,隱居太白山。隋文帝輔政,以國子博士徵,不起。’則思邈生於周朝,入隋已長;然盧照鄰《病梨樹賦序》稱‘癸酉歲於長安見思邈,自雲開皇辛酉歲生,今年九十二’,則思邈生於隋朝。

依照紀曉嵐上述觀點,則孫思邈當生於隋文帝開皇元年辛醜(公元581年),卒於唐高宗永淳元年壬(公元682年),享年101歲。

費得道《中國醫學史略》認為兩唐書孫傳所謂孫氏在周宣帝時因王室多故而隱居太白山以及楊堅輔政時徵孫氏為國子博士,孫氏稱病不起等史料,推論孫思邈在578——579年間至少年逾弱冠,如此,孫氏應在公元560年以前誕生,其享年應為120歲以上。史仲序、張誌遠氏主張類似此說。

一說孫思邈的生年在北周孝閔帝元年(541)左右,卒年仍為永淳元年,享年一百四十一歲。其主要根據是《舊唐書·孫思邈傳》。

馬伯英郭靄春主公元541年之說。依此而論,孫氏當享年141歲。

黃竹齋《醫仙妙應孫真人傳》,認為獨孤信讚稱孫思邈為“神童”,應為獨孤信受命入關撫嶽(賀拔嶽)餘眾的梁中大通六年(公元534年),此時孫思邈年已弱冠,向上推十九年,故孫氏生年則當在梁天監十四年(公元515年),永淳元年卒,則享年168歲。

李元嘉在心裏梳理了一下,關於孫思邈的出生年月共有5種說法,分別是公元581、560、557、541、515年或518年。如果按照離現在最近的說法,孫思邈581年出生,那麼現在是貞觀四年,也就是公元630年,此時的孫思邈也該50歲了,可現在看上去卻是如同壯年一樣,這讓李元嘉心裏不禁有些疑惑。不禁問道:“不知道長貴庚。”

那道人拱手道:“貧道於五六零年生,至今已活了七十個年頭,半個身子都埋入土中了。”說完長歎一聲。

不裝逼我們還能做朋友好吧,李元嘉心裏一陣腹誹。看你這須發皆黑,純紅齒白,耳清目明,中氣十足的樣子,你不說、誰能信你已近你七十歲了。如果按照史書記載,你的人生現在才剛開始好伐,你人生最輝煌的時候還沒到來呢!

“孫道長快請進,剛才本王多有得罪,怠慢了道長,還請道長見諒”說完親自引著孫思邈進入王府中。孫思邈道聲殿下客氣了,便跟著李元嘉進入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