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劫富(1 / 2)

至正十一年八月初八,韓山童聯同杜遵道、劉福通、羅文素、韓咬兒等將領,在河北永年和穎上兩地再次起兵。

明教高層對此是大力支持,單是五行旗就給予了韓山童大量的物資和兵力,韓山童是個有野心的人,他明白富貴向來和風險成正比,風險是隨時都有可能遭到元廷的反撲而導致敗亡,可一旦舉事成功,不僅能擴充個人的實力,甚至在明教也能擁有一定的話語權,不低於五行旗使等人。

拉著明教五行旗使讚助的千餘兵馬作底子,紅巾軍迅速擴張,元廷的各府守軍毫無戰力,聞聽紅巾軍到了,多是望風而逃,稍大些的城池一地也不過兩、三千府衛軍,這裏麵還不包括吃空餉的,又如何能敵得過氣勢正盛的紅巾軍。

每打下一城,紅巾軍都在當地施粥接濟苦難的百姓,之後就是招兵買馬,軍餉雖然不高,卻因得了民心,紅巾軍的隊伍像充氣似地急劇膨脹起來。

半個多月的功夫兵力就超過了十萬,號稱十五萬精兵,占據了穎州、安陽、曲周、武安、邯鄲、魏縣、南和等十五座城池,紅巾軍聲威大振,韓山童更是自號明王,隻比皇帝低了一個級別。

地盤多了,問題也就出來了,當初明教給的那些軍需用品養活一支萬人隊還勉強湊和,可如今兵員已經超過十萬,韓山童捉襟見肘,別說糧草嚴重不足,甚至連衣服和盔甲也相當匱乏,隻能每個丘八發一塊紅布,蒙在頭上算是統一著裝。

可憐韓山童初掌十餘萬大軍,正是義氣風發、豪情萬丈之際,孰料還不到一個月就被這支龐大隊伍的供給問題給拖住了。

“明王因何悶悶不樂呢?”一個清瘦的中年文士搖著蒲扇進了營帳。

“原來是遵道啊!話說紅巾軍的勢力是一天比一天大,人馬也越來越多,我應該高興才是,可眼前這些賬單讓我樂不起來啊!”韓山童將眼前的賬單推給杜遵道。

“人吃馬嚼還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半晌,杜遵道吐出這麼幾個字。

“為兄本以為打下這麼多地盤本該豐衣足食,哪知十餘座城府的庫房裏皆是空空如也,連點餘糧都沒有,真不知道這幫韃子官是怎麼當的。”

“明王此言差矣,韃子要是幹得好了,咱們還能如此順利起兵麼?”杜遵道也不著急,跟韓山童半開起玩笑來。

“兄弟,你也知道咱們紅巾軍成軍不久,缺乏治理軍政、經濟的人才,劉福通、羅文素、韓咬兒他們都是十足的武夫,上陣殺敵還行,想讓他們出謀獻計簡直是為難人。所以隻能靠你啦!”

韓山童素知這個把弟頗有謀略,又是個心狠手辣、行事果斷之人,務實不好名,彌補了自己大部分的缺陷,二人聯手堪稱黃金搭檔。

“明王勿憂,此事交給遵道來辦。”杜遵道眼珠一轉,立馬有了主意。

“賢弟有何妙計,且與為兄講來!”韓山童一聽這話精神立即好轉,雙目熠熠生輝,連舊時的稱呼都用上了。

“此計渡過難關雖是易如反掌,卻是不便公之於眾,紅巾軍初占永年,本該降賦稅以收民心,可底下的兄弟也得吃飯是不是?”杜遵道並未直接回答,而是繞起了彎子。

“我說兄弟你就別賣關子了,快快與為兄道來!”韓山童不喜與人打啞謎,雖然他也老跟人拐彎抹角。

“屬下有三個計策,請明王斟酌。”杜遵道飲了一口茶,又慢條斯禮地拭幹自己的嘴角,這才獻計。

“上策是屯田,麾下的將士們戰時征戰沙場,閑時可化身為農夫,此計可保紅巾軍衣食問題,且不擾民,是為最佳;中策是賦重稅,元廷的稅收是十稅六,咱們再給它加上一到兩成,此計雖可解燃眉之急,卻容易造成百姓的不滿,失去向心力不可常用;至於下策麼,雖然能保三軍的後勤無憂,可有傷天道,屬下都不知道該不該提了。”杜遵道說到這裏似是有些難言之隱,沒再說下去。

“下策是什麼?莫非比中策更狠?”韓山童心道其實第二條就已經夠毒的了,更上一層樓會是什麼手段?

“假扮山賊,劫掠富戶,以充軍費!”杜遵道幾乎是一字一頓地講了出來。

“哎呀,這可是條絕戶之計啊!”韓山童倒抽了一口冷氣,瞠目結舌,低下頭去半晌無語。

“韓大哥,兄弟們當初冒死跟著你起兵反元是為了什麼?不就是想出人頭地、混個好前程麼?如今紅巾軍初具規模,正是大家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切莫猶豫了!”杜遵道循循善誘著韓山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