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心生芥蒂(1 / 2)

薑恒被雷劈之後,脫脫在新河城也坐不穩了,星夜兼程回了大都,正趕上次日的早朝。

一向是無事不登朝的張翠山也是早早的就到了,見了脫脫之後麵現慚色,一副內疚的口氣道:“關於薑尚書的事我得給老兄說聲抱歉,當時兄弟隻是想走個過場,可是此事引起的民憤極大,幾萬人一起逼著我向薑大人下手,說是若不嚴懲貪官,生者不甘心,死者不瞑目,兄弟生怕激起民憤,這才想出一個兩全其美之計,哪知天不作美,薑大人實是倒黴,還是被雷給劈了。”

脫脫的臉色很是難看,張翠山看似是在為自己申辯,可是怎麼聽怎麼覺得別扭,他知道張翠山對貪腐者本就深惡痛絕,貪十兩和貪一萬兩在後者的眼裏統統該死,可是被雷劈也太巧合了吧?

他心有疑問,隻是不及李善長的讀書多,還不明白雷電對金鐵之物本就敏感,一時找不到其中的關鍵,所以也不能說張翠山什麼,隻是自此二人已是心生芥蒂,再也無複昔日的親密無間。

上朝之後,張翠山主動交待出如何處置薑恒之事的經過,末了還取出那份薑恒親手書寫的致仕請辭書,妥歡看也不看,直接準奏。

“陛下,依微臣看來工部該定些規矩了。”妥歡正要下朝,張翠山又要奏本。

“噢?卿家說來聽聽!”妥歡雖然不算是個勤政之人,卻又好大喜功,臣子能幹了他自然就省事,至於對張翠山的態度完全是由個人的喜好決定的,並非他對推行某項政令感興趣。

“鑒於工部尚書薑恒事件,微臣總結了兩點,還請陛下恩準!”張翠山說罷呈上奏折。

兩項問題其實隻有一個中心,那就是最大限度地限製官員手中的權力。第一項是在蒙古帝國範圍內取締大規模的基建動工,除非真有必要。不論是民辦還是官辦,動工之前必須向工部遞交真實的材料,以備統計備案,而且各項開支都必須是透明,便於調查,這樣就從根本上杜絕了各級官吏的貪汙行為。

另一條是針對承包商和材料供應商的。比如說磚塊在燒成之後,都要印出哪個廠家的標識,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確保追責製度,一旦哪一個環節出了事,找出原因就容易多了。

妥歡現在也不是初出道時的小綿羊了,真要按張翠山所說,除了收取一些必要的手續費用之外,那工部的油水基本上就沒有了,微微一笑,並不作答。

“陛下,微臣昨日在待上閑逛之時,巷間對菜價上漲頗有微辭,不知道這事有哪位同僚準備過這類的奏章麼?”張翠山也不強求妥歡,反而換了一個話題。

民生之重者,無非就是住房、醫療、教育和衣食。這幾項之中衣食雖然看似不起眼,可是一旦出了問題,較之前三者更為嚴重,引起的動蕩也是最大,張翠山不信妥歡能無動於衷。

“有這回事?戶部不是負責管理調節價格的麼?張侍郎,你說說是怎麼回事?”妥歡一聽這事登時坐不住了,調出張昶出來解釋。

“價格調節一事主要是由黃阿萬侍郎主管,臣下所知不多,可之前也曾問過一二,黃侍郎的理由是這樣的???

賣菜的人太多,所以價格才上漲,不然他們的生存就會麵臨威脅???”

“這是什麼狗屁理論?根本就說不通!”張翠山勃然大怒,黃阿萬這個人是用腳趾頭想事的麼?

百姓一年到頭沒黑沒白辛苦勞作,可是收獲的果實隻以相當低廉的價格賣給菜商,而不種植農作物的商人、工人以及一些其他職業者在買蔬菜的時候卻要花費高出數倍的價格,這算哪門子道理?

“依微臣看,每個人賣的菜不可能是平均的,賣得多的自然是生計無憂,而賣得少的人才要求提價,是為了維持應得的利潤,至於其中有什麼問題,請恕微臣才疏學淺???”張昶亦是個知機之人,在朝堂之上大肆議論哪個大員的不是都會埋下殺身之禍,他可沒有張翠山那股衝勁。

“依我看,問題就出在這裏麵,有人在搞壟斷!”張翠山結合市場所見和呂昶的隻字片語,片刻間就想通了其中的關鍵,大聲地喊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