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小資。我唯一小資的地方是偶而喝喝咖啡,那也是為了解渴。我不反對小資,相反看到小資男女們在那裏自憐自愛跟演電影似的,還忍不住有點心疼,學了幾句洋詞過了幾個洋節看了幾本張愛鈴的小說就皺著眉頭說自己小資了,你說我該是笑還是不笑好?
假如沒有網絡,小資們頂多縮著腦袋呆在城市角落的哪一間酒吧裏自我感覺良好,人數寥寥幾個,如同幾根跳躍的火苗,根本就和人民群眾這個大群體形不成正比。但是有了網絡事情就不一樣了,別的沒見著網絡有什麼好,就小資這詞病毒一樣地流竄開了,傳播速度可以用“野火燎原”這個詞來形容,沒看過村上春樹的趕緊買了《挪威的森林》一陣惡補,以前楞說王家衛神經病的趕緊改口尊偶像,就連去躺廁所,回來都會跟QQ上的聊友稱:我從臥室到洗手間的距離是5.76米,事情從發生到結束的過程總共花費了三分鍾零八秒時間。
聽說小資的人特頹廢。我不大信服這句話。要說頹廢解放前咱大上海隨便拎一個人物出來,哪個不比美國那個什麼“垮掉的一代”慘,可就我看到的老電影和老小說裏,也沒找到幾個整天把腦袋垂在胸前滿臉苦大愁深抽支煙也痛苦不堪的鏡頭。據說,某個窮困潦倒的作家為了把自己的東西賣出去,想到了小資的錢比較容易賺,於是就把自己關進房間裏,再滅掉燈,一個勁地抽自己大嘴巴,不頂用就默想自己深愛的情人跟別人跑了,一遍不行兩遍,每天重複一百次,沒半年時間就火了。這人我沒見過,見了我非得給他加倆嘴巴子:你倒是名出了錢賺了,你害得多少青少年黑夜裏睡不著覺跟你學啊!
“小資”這個詞的親密戰友是“優雅”。寫小資不能不提到“優雅”。我個人認為,傳統意義上的優雅和相敬如賓、寬以待人嚴於律己、采菊東籬下等等這些詞有關。小資們會對這種看法嗤之以鼻並加以“傻帽”倆字奉送。在小資們看來,優雅是和七十年代之前出生的人是無關的。古人們的拱手施禮、扶轎相送那是迂腐,革命老前輩之間的握手敬禮捶一拳那是鹵莽。小資津津樂道的是“高貴的憂傷”、“憂鬱的音樂”、“虛無的情調”……小資就算跟自己整天耳鬢廝磨的人表達愛意,也會帶著點哭腔:“如果有一天我忍不住問你,你一定要騙我,就算心裏多不情願,也不要告訴我你最愛的人不是我。”……
小資情調在現實意義上與優雅生活的內容有形式上的雷同。可在我的印象中,小資雖然有點裝腔作勢,但還是有點本真的可愛。而優雅一旦做作起來,非但一點可愛的味道找不著,反而會令人作嘔。有的人第一次吃西餐的人要看好幾遍西餐禮儀手冊,到後來還是連刀子應該拿在左手或右手都搞不清楚,好不容易切了塊牛肉往嘴裏送,不小心叉子“叮當”一聲響亮地落在了地上,拜托隻要別太影響觀瞻,你怎麼順心怎麼來,何必按部就班非得按洋人製定的步驟來吃飯?有的人愛買點書裝點一下門麵這無可非議,但有的人連歌唱家的名字都念不全還哭著喊著去聽“三高”演唱會這就令人難以忍受了,現在我還對那些在音樂廳裏打盹兒流口水的人耿耿於懷;廣東人有喝早茶的習慣,但現在小資們越來越喜歡喝下午茶了,關於喝茶這件事我隻想說一句話:如果你實在很忙而又常常心疼不菲的茶錢的話,下午茶還是改成純淨水算了,何必為了優雅而優雅?搞得自己心裏都疙疙瘩瘩。
我們的生活離小資和優雅還有多遠?說遠不遠,在我們的一些大、中城市很多人已具備了這個條件。說近也不近,那些模仿的小資和優雅用一句俗話說:“陝西的驢子學馬叫,學得不像惹人笑。”當小資成災、優雅成病,我們的時代就真的離墮落不遠了。